秀山秀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奋进之姿 谋“兴秀”之势
“截至去年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55.01亿元,同比增长17.1%,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0%;佳沃公司首次完成海外贸易链扩展柑橘出口……”盘点刚刚过去的一年,秀山秀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秀兴集团)交出了一份高分报表。
以奋进之姿,谋“兴秀”之势。近年来,秀兴集团锚定“富民强县、服务发展”目标,坚定践诺“春华秋实、行稳致远”集团宗旨,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投融资、资金调度、债务管理等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助力秀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革故鼎新开新局
2024年6月,秀兴集团正式成立。当年9月,中共秀兴集团委员会成立。集团内设7个管理部门,下辖禹通水务公司、佳沃农业公司、秀兴生态公司、秀兴水利水电公司、秀兴林业公司、秀油商贸公司6个二级子公司。
“新团队焕发新气象,新作为引领新征程”是对秀兴集团的生动诠释。
党建统领高效赋能。集团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正风肃纪,推进从严治党;强化意识形态,筑牢清廉根基。
“三攻坚一盘活”深入开展。集团深入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加强工作调度,强化工作统筹,细化时间节点,打表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全年攻坚任务获阶段性突破,资源盘活初见成效——国企改革达成既定目标,盘活资产实现价值重塑,债务化解助力企业发展。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集团坚持以项目为王,科学谋划储备,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2024年推进重点建设项目56个,其中马西水库工程实现大坝主体封顶,达成下闸蓄水验收条件;桐梓水库工程右岸大坝浇筑至417m高程,具备二期围堰截流条件;马西水厂工程基本完工;龙池水厂扩建工程厂区主体工程完成90%,管网施工全面铺开;龙凤村等3个千人聚居点污水项目接续施工;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质增速,有望春节前全面完工;中药材交易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城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石堤、里仁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膏田、溶溪片区锰污染系统治理5个项目如期顺利开工;紫金等23个渣场整治项目陆续扫尾完工;锰污染治理成效斐然,兴隆坳生态旅游园区建设行稳致远。
聚焦市场持续发力。集团坚持聚焦市场需求,从质量提升、品牌打造、营销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集团效益逐步提升。切实强化市场调研,深挖需求,组建专业调研团队深入分析消费趋势,精准定位产品方向,累计积极参加重庆、湖南等地的展示展销活动10次。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兴隆坳生态旅游园区全年接待亲子研学、旅游团体7000余人次,承办各类大型节会活动6次,综合收入760余万元;兴隆坳茶叶荣获“中茶杯”“三峡杯”等5项金奖;佳沃农业公司首次完成海关出口备案,柑橘远销菲律宾,完成海外贸易链扩展。油茶加工厂投入运行,秀兴林业公司获SC认证,获批专利1项,秀山山茶油正式面向市场销售;秀油商贸公司整合县域茶叶、茶油、黄精、山银花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秀山好礼”,并作为秀山爆品发布,协助农委、林业局成功举办油茶、黄精等国家级产业发展研讨会。
“农”墨重彩入画来
秀兴集团旗下佳沃农业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功实现海外贸易链拓展,首次将柑橘出口至国际市场。
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佳沃农业公司在国际化布局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更为秀兴集团乃至整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国际市场空间,提升了区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去年,佳沃农业公司将柑橘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在打造兴隆坳生态旅游园区方面不遗余力,为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乡村振兴“新样板”“加码”助力。
兴隆坳农业园区位于秀山南部,距县城11公里,总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平方公里,拓展区36平方公里,辐射区40平方公里。园区先后获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茶乡精品旅游线路”、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秀山县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等殊荣。
近年来,兴隆坳农业园区依托丰富的茶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共发展茶叶3000余亩。按照“茶旅融合”思路,建设樱花茶园、五彩茶园、茶园迷宫、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馆等多个农旅融合项目,做优“茶文旅”融合文章,创新推进“茶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实现了茶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的转变。
秀山县以兴隆坳农业园区为依托,以茶产业为抓手,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茶青采摘、产品帮扶等多举措助农增收,大力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稳步推进。
据统计,佳沃农业公司共流转土地8000亩,每年支付租金400余万元,直接带动四镇街6个村约2000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茶叶加工厂通过股权化改革,吸引914股参与分红,每人每年保底分红超400元;兴隆坳村年分红达9万元;基地每年用工4万人次以上,支付劳务费200万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百姓就近就业增收。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秀山县将以建成武陵山茶产业区域集散地、西部茶叶物流中心为目标,构建全产业链现代茶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将茶产业打造成为全县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力争建成现代茶产业强县。
生态治理绽新颜
走进秀山,远山苍翠,近水碧绿,目之所及,宛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秀兴集团旗下的秀兴生态公司勇立潮头,以坚定的信念和有力的举措积极投身锰污染综合治理,为渝鄂湘黔毗邻地区扛起“绿色担当”,擦亮水秀山明这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在锰污染综合治理中,秀兴生态公司坚持多措并举对症下药。首先制定“1+23”科学整治方案。结合工程水文地质勘查、初步设计等资料及环境容量,厘清全县23座电解锰渣场治理思路,编制完成1个整治总方案、23个渣场“一场一策”整治方案;制定锰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矿区、沿途道路、树木植被等生态修复,全力打造锰矿山生态修复示范点。
确立“分类分级”技术路线。在生态环境部技术帮扶专家组和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公司编制完成国内首个针对历史锰渣场治理的规范性文件《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创新性提出以风险管控为目标,实施渣场分类分级治理的技术路线,解决了过去缺乏技术规范和治理标准的最大困难。目前,此举已被生态环境部在“锰三角”地区全面推广。
严格“一地一策”精准施治。实施锰污染深度调查,全面摸清污染底数,查清每一个渣场地下水来源、通道及分布情况,成立监测专班,制定专项监测方案,定期开展监测分析评估。聚焦锰渣场开展“一矿一策、一厂一策、一场一策”专项整治。18个渣场通过帷幕灌浆、高压旋喷止水柱、地下水导流、地表水导排等工程措施,开展原位治理;5个渣场通过彻底清挖锰渣,修复清挖地块,实施转场治理。首创地下水精准阻断、碎屑岩地下水阻断导排、岩溶裂隙地下水导排、渣场渗滤液辐射抽提技术及渗滤液超重力吹脱等8项治理技术行业领先,并成为行业规范。同时,“不等不靠”争取要素支持。
如今,放眼秀山大地,曾经锰渣堆砌、岩石裸露的锰矿山迎来了涅槃新生,23个渣场整治项目陆续完工,13座渗滤液处理站和3座矿井涌水处理站全年安全运行。
对于秀山居民来说,锰污染综合治理带来的最直观体验是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清澈的梅江河又回来了。
汩汩清泉润心田
走进兴隆坳水厂,厂区环境干净整洁,絮凝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等设备有序运转,一股股清泉正缓缓流出。
该水厂位于梅江镇兴隆坳村,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日供水规模达3万吨,有效解决了梅江镇、石耶镇等8个乡镇(街道)45个村(社)约12万人供水不足、水质差的难题。
一滴水里看民生。兴隆坳水厂是秀山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秀山县从实际出发,通过谋划全域供水、积极推进县域统管试点、规范供水运行管理等举措,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秀兴集团旗下的禹通水务公司全面负责农村供水从“源头到龙头”的运行和管护,最大程度实现同一供水区域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极大提升农村供水服务保障能力。
随着马西水库工程、桐梓水库工程、马西水厂工程、龙池水厂扩建工程等陆续竣工,公司重点解决了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城郊接合部,以及川河盖景区、洪安景区和平阳盖高海拔地区多年来的用水难题,把涓涓细流送入千家万户。
展望未来,人人踌躇满志。2025年,秀兴集团将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立足长远发展大计,计划储备重点工程项目共计60个,总投资45.5亿元,持续扩展新的业务版图,努力将禹通水务打造为全国县域城乡供水标杆企业;将佳沃农业公司打造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将秀兴生态公司打造为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行业领军企业。
(秀兴集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