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2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走马故事 走进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片 智能电器进我家 在大宁河边 清雅吊兰

版面翻页
视野
03

走马故事

□ 作者 洪德斌

一条古道穿越绵长岁月,运来走马古镇曾经的繁荣,也运来底蕴厚重的走马故事。

走马古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因形似行走骏马,又名走马岗。唐宋时期,成渝古驿道穿过走马岗逶迤远去;到了明清时期,古驿道日渐繁忙起来,商贾、马帮、贩夫走卒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夏日炎炎挑夫踏月奔渝府,寒风凛凛驮马披霜赴蜀都。”古镇关武戏楼上的楹联再现了古驿道往日的景象。

走马岗距离重庆城八十里,人们一早从重庆城出发,到达走马岗往往天已擦黑,经过一天的舟车劳顿,便会停下歇息,因此,留下“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久而久之,走马岗便出现许多商铺、旅馆、茶馆、酒楼、戏楼等,聚集成镇,成为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

过往行人在此喝茶、饮酒、摆龙门阵,分享旅途的逸闻趣事,诸如风物传说、民俗传说和生活故事等,内容十分广泛。经年累月,这些民间故事融入当地人的记忆,在古镇扎下了根,经口口相授,一代代流传下来。

如今,高速公路取代了古驿道,残留于老街的古驿道,收藏了哒哒的马蹄声、光滑如鉴的青石板,映照着时光的痕迹。街道两边多是清代民居,青瓦铺顶,木石为墙,瓦上、石墙、台阶皆爬满青苔,没有了昔日的喧嚣,却常见古镇老人微闭双目,门口闲坐,或三五相聚,黄葛树下吹拉弹唱,尽享古镇慢时光。散落在老街上的禹王宫、文昌宫、魁星阁、万寿宫、关武庙等古迹,也繁华不再,只肃然而立。

然而古镇的民间故事仍然鲜活。2006年,“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门收录的走马民间故事有一万两千多个、民间歌谣三千余首、谚语四千余条。

故事长久浸润的走马古镇,人们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我在老街溜达时,偶遇“走马镇民间故事”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富其,六十开外,精神矍铄。攀谈之中,他告诉我,古镇曾涌现出三百多位民间故事家,甚至出了能讲上千个故事的魏显德、魏显发兄弟,他俩被誉为“中国的格林兄弟”。

如此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自然让走马古镇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内涵。走在古镇的老街上,时有讲说之声,或铿锵,或柔婉,从茶馆里传来,洒在青石板上,嘤嘤有韵,引人好奇地探头张望。茶馆内,灶上的大茶壶咕噜咕噜冒着白雾,袅袅茶香中,一人立于台上,或长衫,或短褂,手执一把纸扇,口中咿咿呀呀,正眉飞色舞讲故事。茶桌旁,客人随意而坐,手捧盖碗,在茶盖茶碗的轻触中,一边品茗,一边听故事,不时爆发一阵快活的笑声。

这是走马古镇特有的场景,一场场“走马故事会”正在上演。

古镇老街虽只有短短六七百米,却有十几家茶馆和三家戏楼,每逢赶场日或重要活动,茶馆和戏楼里就会举办“走马故事会”,赶场的村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都可走进去,跟着故事的脚步,遨游于天地古今之间,沉浸于悲欢离合之中,品味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走马故事会”遂成了走马古镇响亮的招牌,慕名而来者众多,走马故事也便长了翅膀,从古镇飞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曾来走马古镇,欣然题词:“黄桷正扬走马镇,一语千言万人心。今古悲欢故事里,明朝尽是听说人。”

时光如水,顺带着古镇的繁华和沧桑而去。走马故事却像一粒粒玉石,在时光的河床中沉淀了下来,熠熠生辉。人们在故事中窥探古镇的过往,感悟世态万象,更在故事中获取传统文化的基因,找到前行的路。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