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政协做实政协+检察“双转工作”
让监督合力“1+1>2”
“现在小区有了新的充电桩,私拉电线充电和车子乱停乱放的现象没有了,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住着也更安心。”近日,巴南区政协和区检察院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再次来到李家沱街道马王坪正街一社区,居民们对“飞线充电”整治效果竖起大拇指。
从“飞线充电”到“集中充电”,从杂乱无章到安全有序,这些变化得益于2023年6月巴南区探索建立的“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
去年3月初,巴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巡查中发现,辖区部分老旧小区居民及临街商户为图方便,私自在楼道和室外牵拉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同时占用消防通道等公共空间,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这些电线、插线板,有的长期悬挂在空中,有的直接拖拽在室外路面上,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和老化,现场没有任何防燃防电措施。”回忆起走访时的情形,该区政协委员、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赵露印象深刻。赵露说,区检察院随后进行了立案调查,先后走访辖区3个街道40余栋楼房和附近临街店铺,广泛听取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商户的意见建议,并收集固定相关证据,形成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在“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推动下,巴南区政协与区检察院共同协商将这一检察建议转化为委员提案《关于加强“飞线充电”治理的建议》进行办理。相关部门迅速成立工作专班,针对鱼洞街道、李家沱街道、花溪街道等老旧辖区居民私自“飞线充电”的现象,进行查处、整改隐患865处,大力消除了因此带来的火灾风险和人身安全隐患,增强了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的工作合力。
“目前,已有3件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成功转化成政协提案。”巴南区政协提案委主任张庆祝告诉记者,除“飞线充电”问题外,针对辖区内电瓶车换电柜、生鲜灯问题,也分别由检察建议转化为提案《关于加强电瓶车换电柜安全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强使用生鲜灯监督管理的建议》进行办理——17个布设安装不合理、维护不到位的电瓶车换电柜得到整治,更好满足了外卖、快递等行业高频次充电需求;全面监督检查多家农贸市场的生鲜灯使用情况,推动违规使用生鲜灯诱导消费者的相关商户进行整改……
“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受提案与检察建议选点侧重不同等因素影响,成功转化率还不高。”张庆祝说,接下来,巴南区政协提案委将以“衔接转化”为纽带,深入研判已储备的政协提案、公益诉讼线索,在常态化、规范化、拓展深化和总结提升上下功夫,并对转化成功的开展联合监督,共同推动问题的跟进解决,让公益之花在协同履职合力之下更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