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4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区县 春耕图里的“政”能量 涪陵:田间“把脉开方”促振兴 让监督合力“1+1>2” 把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市政协委员綦涛:“非遗+”奏响城乡共富曲 图片新闻 大渡口: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璧山:调研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情况 开州:走访联系重点企业 民建九龙坡区委会:举办“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沙龙活动

版面翻页
区县
02

市政协委员綦涛:“非遗+”奏响城乡共富曲

□ 本报记者 程颖

扎染手帕和围巾,让油菜花的色彩爬上指尖;制作草编手环,在编织中感受田园之美……连日来,在四川省广安市花桥镇油菜花田旁的花桥賨艺壹秋堂非遗工坊,众多游人在欣赏灿烂繁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非遗的无穷魅力。

“这是我们在四川建设的第一个非遗工坊,我们会依托这个工坊在当地打造集染色、编织、刺绣、花艺等不同主题的非遗工坊产业集群,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村妇女增收。”市政协委员、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綦涛向记者介绍道。

綦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代表性传承人。扎根非遗产业近20年来,她以夏布为核心,建成了覆盖设计、生产、文旅的全产业链。在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綦涛一直致力于带动妇女及手工从业者就业创业。她带领团队走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结合土家族文化,建设了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成功带动120户当地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相关产品还卖到了国外。

中益乡的杨远菊便是受益人之一。2019年之前,杨远菊在家一边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一边做点农活,收入不高。后来,她加入綦涛的夏布非遗工坊,一边种地一边学手艺,很快成为五星级手艺人。如今,她还成了大家口中的“杨班长”,到各地讲解刺绣技艺,带着非遗产品参加各类大型展览等。“对我来说,不仅是收入增加,更重要的是能力得到了提高。”杨远菊说。

像杨远菊这样,通过非遗工坊,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例子还有很多。綦涛将工坊模式复制推广至重庆各区县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地,目前在全国已建立21个非遗工坊。这些非遗工坊日渐成为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值得一提的是,壹秋堂非遗工坊“非遗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新农村手艺人”案例入选了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2022年度“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不仅是在农村,在城市,綦涛也通过打造非遗工坊带动城市更新,促进妇女就业。近年来,綦涛推出壹秋堂非遗轻创计划,打造非遗星工坊(非遗花车)、非遗研习坊、非遗工坊,帮助妇女及手工从业者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同时,她带领企业承建并运营“重庆市手工编织协会交流展示中心”,为全市妇女手工编织行业提供展示展销、交流合作、体验培训、创业指导渠道;先后策划启动“夏布传承人·促进创业就业”工程、“指尖话语”和“一区一品”系列公益工程,为民间手工艺者提供展示、交流、培训、营销机会。

作为市政协委员,綦涛也一直围绕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积极履职,围绕推动重庆非遗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推动建立城市更新非遗新发展模式等建言献策。同时,她还计划联合妇女界别委员组建“匠心守艺”委员工作室,积极助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非遗之光”照亮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匠心传承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答卷。綦涛说,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夏布技艺数字档案库建设,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她还计划三年内新增300个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的非遗工坊,重点帮扶留守妇女与残疾人群体;依托RCEP协议,推动夏布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让中国非遗闪耀世界。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