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4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清明三鉴 在春天的诗意里慎终追远 梨花风起 三春的草木 村庄从犁尖醒来 图片 秀水灵龙潭

版面翻页
视野
03

秀水灵龙潭

□ 作者 牟方根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灵龙潭以其独特的摩崖石刻和富有哲理的历史典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万州区也将此地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重点保护。

从万州城区驾车出发,沿318国道向东行驶约17公里,再步行5分钟,便可到达灵龙潭。潭水隐藏在深山之中,四周山峦叠翠,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山泉从山巅飞泻而下,形成天然瀑布,微风吹过,潭面泛起涟漪,鱼儿不时浮出水面,鸟鸣从密林深处传来,宁静而美好。站在潭边,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中,令人心旷神怡。

灵龙潭因清代能工巧匠在潭边崖壁上雕刻“有龙则灵”摩崖而得名。石壁上的石龙浮雕长约5米、高约1.9米,龙身蜿蜒,鳞片细腻,龙须飘逸,龙眼炯炯有神。右侧刻有“有龙则灵”四个大字,上款刻“众姓市里二甲敬”,下款刻“同治三年季夏月立”,即公元1864年。这篇随同“有龙则灵”摩崖石刻凿在石壁上的《灵龙潭铭》文,还为我们记载了清咸丰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夏天,发生旱灾,众人齐聚在原老土潭(后改名灵龙潭)畔,祈求“灵龙”施展神力降雨的一次重大祭拜活动。受自然风雨侵蚀,石刻风化严重,我们从仅存的部分文字中,考证出这段历史。这些石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当地民众对自然的敬畏。

紧挨着灵龙潭的是一座小庙,名为龙王庙。曾经逢旱灾或久雨不止,民众都会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庙内现存一尊高大威武的龙王塑像。传说龙王庙建成后,守护庙宇的老和尚与附近种菜的老头是好友。一天,老头告诉老和尚有人在帮他浇水。老和尚发现一只怪物从灵龙潭中汲水浇灌菜地。老和尚刺伤怪物,结果引发大水冲毁了龙王庙。原来,怪物是龙王的三太子,因被贬出东海,想在凡间做好事,却被老和尚误伤,最终引发了一场误会。这个“大水冲了龙王庙”的传说不仅增添了龙王庙的神秘色彩,也让人感受到民间故事的趣味与智慧。

离龙王庙不到30米处,有一个名为“流米洞”的洞穴。相传,古时玉帝因皇帝耽误祭天,命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青龙不忍人间惨状,偷来父亲的令牌,隐藏在此洞穴中,为当地降下大雨,并为穷人流出赈灾米。后来,一个懒汉贪心将米洞凿大,青龙怒而停止流米。如今,流米洞的名称仍在,传说也在当地口口相传。这个洞穴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提醒人们珍惜资源,远离贪欲。

灵龙潭及其周边的摩崖石刻、龙王庙和流米洞,不仅是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更是民间传说与现实的映照。这些故事借古喻今,发人深省。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