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赋能 共谋发展
——渝中区政协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小记
解放碑—朝天门商圈里,“智慧中枢”管控平台大屏实时跳动着交易数据;数字经济产业园内,“专精特新”企业实验室里技术攻关紧锣密鼓……在渝中区,民营经济活力涌动。2024年,该区新认定国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50家、市级“专精特新”民营企业35家,规上民营企业累计达到1027家,占全区规上企业的81.1%,全年规上民营企业营收1400亿元,“宜商渝中”品牌正越擦越亮。
这些亮眼成绩离不开渝中区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持续关注和倾情助力。
深入一线摸实情 精准建言破瓶颈
为找准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渝中区政协持续深化开展“四下基层”“三服务”工作,深化“服务为民”系列履职活动。由主席班子成员牵头,联动工商联、经济等界别委员,组建“商圈经济”“数字经济”“专精特新”等多个调研组,深入走访陆海国际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等重点载体,调研诚泰实业、新东方前途出国重庆分公司、星巴克等20余家企业,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28件,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企业—政协—部门”三方联动机制,有效促进问题解决。
靶向调研催生精准建言。该区政协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等20余件提案,有效助推区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宜商渝中·惠企护航”“企呼我应走访服务”“服务民企用工”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服务行动,助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要素保障难”等50余个问题,区属国企为1355家民营企业提供46.7万平方米载体空间。
创新搭建新平台 营商环境再升级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委员工作室是渝中区政协指导建立的服务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平台。该委员工作室设立在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内,整合了10名金融商贸、城建城管等领域政协委员资源,组成“委员助企帮帮团”,定期开展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情况调研、楼宇经济精细化发展研讨、融资融物政策宣讲、服务小微企业政策收集发布等活动,助力企业申请国际消费核心区建设政策10万元,为WFC乃至解放碑区域的企业发展助力服务。
“我们是渝中良好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在过去20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渝中区政协委员、重庆菲斯克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彬表示,这让公司增强了发展信心,也为其继续扎根渝中发展吃下了“定心丸”。
用好协商“工具箱” 激活发展“新引擎”
“渝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也面临着新兴产业规模整体较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高端创新人才短缺等问题。”在渝中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数字融合、AI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方面,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不仅如此,该区政协还聚焦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围绕“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建设”“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建设”等主题开展专题协商1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30多篇,部分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落实,充分彰显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高效发展,既要‘鼓与呼’,更要‘起而行’。”渝中区政协主席王南表示,区政协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创新引领,围绕提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发展数字经济等重要部署高质量履职,为渝中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聚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