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来 “实”起来 “专”起来
——九龙坡区政协建设界别委员工作室侧记
近日,从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新城园区到铜罐驿镇英雄湾村,一场聚焦九龙坡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的现场调研如火如荼开展。“委员工作室要架起服务界别群众的桥梁,努力形成‘一界别一品牌’的鲜明辨识度。”九龙坡区政协主席宋泓与界别召集人边走边说,道出建设界别委员工作室的初衷。
把阵地“建”起来
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弱,服务界别群众主动性不强,甚至有的只当“挂名”委员、“哑巴”委员……这些问题曾是九龙坡区政协的困扰。直面问题,该区政协选择以改革“破冰”,落脚点则是健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建设界别委员工作室。
“重点是因地制宜,走特色化路子。”该区政协副主席陈旭川说,聚焦群众重点关切领域和急难愁盼事项,该区政协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规范一个”原则,由对应专委会、界别牵头部门、承建单位“三位一体”共同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并从制度层面明确工作的原则、职责、流程等,让日常运行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该区政协已依托界别建成“城市更新·惠民利民”“科创赋能”等8个委员工作室,并逐步形成“区政协专委会+镇街政协委员工作站+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联动发力的工作格局,有效拓展政协委员履职空间和界别工作实践载体。
让服务“实”起来
“委员工作室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建起来,更要让服务实起来。”该区政协联络委主任邹彦说。
去年11月19日,在铜罐驿镇英雄湾村“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里,农业界别政协委员与该镇有关部门、村民代表就“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开展了一场专题协商会,收集问题19个,其中修建公厕和公共设施等问题还纳入了该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
这样的“实”服务在九龙坡区并非个例。如“九久健康”委员工作室组织医卫界别委员重点实施结对联络、重点联系、跨界联动“三项机制”,积极开展健康讲堂、参观学习、专家送医、专题协商等活动;“融心育人”委员工作室明确“535”工作机制,通过“委员+”服务队,研发教育咨询、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课程,开设“九龙家长微课堂”,共同守护学生成长……
该区政协还制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实施办法》,相关工作经验成功入选市政协重点改革项目“十佳案例”。同时,不断丰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形式,通过谈心谈话、走访联系、座谈交流、委员接待日等机制,扎实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
促履职“专”起来
“希望以盘活存量园区、楼宇为契机,在二郎高科创业园建立生命科学成果转化与培训实践基地。”2月26日,“科创赋能”委员工作室里,一个个来自专业领域的委员立足专业特长提出“金点子”。
惊喜的是,会后委员们还思考对自己的发言做“加法”,准备在年度履职中提交有关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科学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提案或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我们从民营企业发展第一线的真问题出发,努力找出共性问题开展‘问题清单式’协商,在专委会业务指导下、在委员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寻求企业发展的新路子。”该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徐珂说,“界别委员行业专业知识特长优势与专委会基础性作用产生了叠加效应,提升了协商建言水平。”
据了解,去年以来,该区政协界别委员工作室已组织宣讲宣传44场,收集民情民意156条,开展协商建言活动17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社情民意信息23篇、提案19件,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科普宣传、技术指导等服务群众活动170余场,让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