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政协委员乐放:让城市治理“飞起来”
一架超微型无人机能轻松穿越直径20厘米的洞穴,在狭窄局限的空间内执行侦察与搜救任务;一架巡护无人机飞往长江上空后可进入自动巡航,将航标位置、水情变化等数据同步传回……3月25日,渝北区政协委员、重庆翼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乐放向记者展示了公司生产的无人机深度融入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场景。
“公安、环保、交通、林业、应急救援等都是我们的应用场景。”乐放拿出一款手掌大小的无人机介绍:“这是我们研发的超微型无人机‘黑刺’,重量仅50克,却包含510个部件,是目前国内最小的工业级无人机。”令人称奇的是,这款无人机在5米距离内的噪音测定值不到50分贝。
“这款小小的无人机,我们研发了4年。”乐放告诉记者,工业级无人机因为机体小、轻,意味着对动力组、材料、结构的微型化、轻量化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几年前国内超微型无人机仍处于空白,因此“黑刺”的研发面临着没有配套、产业链空白等一系列难题。乐放带领团队不断变换方案、测试,经历无数次失控撞机,终于在2024年生产出“黑刺”,填补了国内最小工业级无人机的空白。
如今,“黑刺”已经实现量产,年产能规模达到5000架。国内外订单也纷至沓来,仅去年“黑刺”就卖出1100万元。“目前全国能量产超微型无人机的企业仅有我们翼动科技。”乐放自信地说。这自信源于他专注研究无人机行业12年的底气。
2011年,留学归来的乐放开始在重庆创业,他感知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汽车企业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而户外工作可能也将逐渐需要机器来完成,掌握核心技术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怀揣着这些“灵感”,乐放与5位合伙人创立了重庆翼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无人机的研发。从小尺寸多旋翼无人机到中尺寸复合翼无人机,从反制无人机“电磁盾”到超视距智能救生圈,乐放和伙伴们陆续推出10多款无人机,订单常常排到6个月后,公司市场前景广阔。
但从2019年末开始,乐放遭遇创业以来的艰难时刻,下游订单量锐减,上游配件供应不足,业务几近“停摆”。如何渡过难关?他经过调研发现,不少政府用户亟需块头和噪音更小的无人机来开展巡防和无感执法,而当时市面上类似产品太少。瞄准这一市场需求,乐放立即带领公司创新转型,专攻超微型无人机。正是这样,才有了“黑刺”的产生。
作为首批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渝北区“临空英才”和福建省厦门市“双百”人才,乐放享受到了很多人才政策,也切实感受着人才对一个地方的创新活力起着关键支撑作用。自2018年成为渝北区政协委员以来,他一直为吸引人才、推动人才政策落地鼓与呼,相继提交了《打造科技创新情报共享平台提升渝北区创新创业软实力》《建立人才互认互享机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等提案,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和采纳吸收。
“我们将聚焦100克以内的超微型无人机继续研究,争取在3到5年内,打造超微型无人机龙头企业。我们还将与优秀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争取在重庆打造出一个超微型无人装备生态链。”对于未来发展,乐放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