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4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一叶扁舟载乡情 在诗意中汲取精神力量 马草村的春天 图片 几垄菜畦醉田园 春风如友

版面翻页
视野
04

马草村的春天

□ 作者 黄裕涛

春日,我随荣昌区文艺评论家协会采风团登上了马草村海棠橙香园的山坡最高处。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橘树环绕,黄澄澄的晚熟血橙从绿叶间探出饱满的果实,向游客展现丰收的喜悦。暖阳洒满山坡,也洒在每个人的心头。远处人影晃动,原来是果园的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洗果、分拣、包装。茂密的橘树林中,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悄然展开。

这是我时隔十六年再次来到马草村。依然清晰记得,当年我租车前往吊唁一位同事的父亲,面包车还未进村就深陷泥泞。我只好冒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同事老家,两个多小时后才到达。同事看着我满脚泥泞的狼狈样子,歉意地说:“清流镇穷,马草村更穷,路不好走,对不住啊!”

当年的马草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狭窄的泥泞小道、杂草丛生的荒芜山野、寥落的乡村烟火,连盛开的野花都少见。这片贫瘠的土地仿佛沉睡已久,花香鸟语的春天似乎与它无缘。

回城后,偏远、落后成了我对马草村的深刻记忆。没想到这次重访,马草村已焕然一新。社社通公路,户户连便道,村庄变得阳光而精致。驻足海棠橙香园,胸中豁然开朗。微风拂过,橙果飘香;丽日当空,生机勃发。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与村民交谈中得知,一切的改变多亏了一位血橙种植的领头人——秦兆宏。他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种植业,克服了初期的困境,创立了农业开发公司,带动村民发展上万亩果园,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实现了乡村振兴。

山坡高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果园内道路纵横,果树排列有序,太阳能驱虫灯、自动喷淋灌溉系统、智能检疫检测设备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果园低处还有两个大水池,兼具养鱼和灌溉功能。这里,已实现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我们沿着彩色步道前行,工作人员热情地采摘血橙让我们品尝。当得知这里已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社+网络销售”模式,并拥有出口创汇平台时,大家欣喜不已。更令人振奋的是,柑橘深加工产业链正在形成,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社会、生态、文化价值不断提升。文友们连连赞叹:“了不起!”

临近中午,我们往回走,沿途广告牌上展示着卡拉卡拉、塔罗科血橙、W默科特等品牌。除了累累硕果,林下还有追逐觅食的鸡鸭,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初具规模。农业开发公司门前,切开的血橙蜜汁四溢。秦兆宏身着迷彩服,从满载血橙的小货车上跳下来,与我们握手说:“正忙着采摘送货,怠慢了!”这时我才明白,为何多次约访他都因“太忙”婉拒——新鲜水果的采摘时机稍纵即逝,关系着村民一年的收入。

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目光炯炯的中年男子,竟是“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从他忙碌的身影和村民的赞誉中,敬意已油然而生。

离开前,我回望马草村。山峦起伏,橘树如绿衣覆盖大地,金黄的果实相互依偎。明媚的春光为山坡镀上金色,整个村庄绿意盎然,熠熠生辉。

马草村的春天,真美!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