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村,又变了样!
焕然一新的民主村。 记者 柯俊彬 摄
每到饭点,民主村社区食堂里座无虚席。 曹鸣鸥 摄
4月19日上午,阳光和煦,春意盎然。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里,行人三三两两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干净街道上,颇具现代风格的社区食堂不时飘出饭菜的香气……这一刻,幸福浓缩在焕新的社区里,也写在社区居民的脸上。
民主村的新变化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是一个老小区,2022年初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相关试点。2024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小区改造和便民服务情况,听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减负情况介绍,留下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暖心话语。
一年来,民主村社区有何新变化?“以前排练像‘打游击’,现在家门口的坝子就是舞台!”“民主村社区艺术总团”团长彭其碧指着民主二村5栋前的“排练场地”说。此外,社区食堂、超市、理发店、药店等一应俱全,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拆旧建新增设400余个停车位,并在万象城上线3550个潮汐停车位,晚上错峰以优惠价格供附近居民停车;还开设了“4点半课堂”,既解决了孩子们课后看护难题,也丰富了课余生活……
每每谈及于此,彭其碧都忍不住点赞:“现在的民主村,又变了样呢!”
民主村的新变化,得益于九龙坡区科学推进城市更新,也离不开该区政协助力基层治理的有益实践。
解民忧的二维码
“以民主村社区食堂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为例,委员工作室通过一场‘渝事好商量·九龙政协来帮忙’的协商活动,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九龙坡区政协委员、“城市更新·惠民利民”委员工作室牵头人丁功文介绍,民主村社区食堂因其价廉物美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就餐,但这也导致就餐高峰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不少群众曾反映,中午11点半开始排队,有时到12点半都吃不上饭。
常来社区食堂就餐的彭其碧,通过扫描食堂内的“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点”二维码提出了建议。委员工作室收到并核实信息后,迅速上报并召集部分政协委员和食堂运营方进行协商。最终,提出了“优化调整运营措施,将开餐时间提前至11时”的解决方案。从2024年5月下旬起,用餐排队时间长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缓解。
“除了食堂,民主村还有多个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点,分布在咖啡馆、坝坝茶等人流聚集地,方便居民就近反映问题和诉求。”丁功文指着贴在墙上的“政协委员数字名片”说,政协委员通过这些二维码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点对点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听想法、谈意见、提建议,助力城市更新。
烟火处的微协商
针对居民们关切的问题,去年“城市更新·惠民利民”委员工作室还定下了10个协商主题,包括改造智慧农贸市场、增加体育设施、新增停车位等。最终,通过协商的方式,一系列民主事项都已解决。
事实上,像“城市更新·惠民利民”委员工作室这样的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九龙坡区政协已创新设立了8个;同时还设立了镇街政协委员工作站15个、各基层协商点91个,2024年累计开展丰富多样的履职活动110场次。不仅如此,该区政协还积极探索打造一体综合协商阵地,成功打造“一廊一园一中心”协商民主示范带。如今,协商民主扎根在九龙坡区“烟火深处”,成为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城市更新改造,最重要的是要改得符合百姓的心意。”市政协委员、九龙坡区政协副主席漆卫东表示,鉴于此,区政协很早就把履职服务延伸到民主村,结合“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和委员工作室建设,组织开展“渝事好商量”暨“三师进社区”协商活动,搭建起群众共同参与家园建设的沟通桥梁,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中,坚持问需于民、共商于民,从设计、施工到后续规划建设实现全过程协商,让城市更新变成“大家商议共同干”。
暖民心的政协情
九龙坡区政协的一个个履职实践,是全市政协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缩影。去年4月25日,市政协党组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随后紧锣密鼓对标对表找定位、明方向、定措施,逐条逐项认真研究,谋划做好服务中心大局、践行履职为民、推动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其中之一便是围绕市委关于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工作开展扎实有效的履职活动。
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市政协的履职实践渐次展开——聚焦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市政协结合防汛形势组织专题调研,提出的加强智慧防汛、预警机制建设、分层级建立风险管控清单等建议,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了应急力量体系架构和“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组织市、区县政协委员1136人次深入基层一线,查找安全风险隐患443处,市安委办根据建议细化整改清单;专题听取“情指行”现代警务改革推进情况,调研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信访法治化情况,助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政协“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远程协商会上,市政协主席程丽华以“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水平”为题发言,提出要探索多元化出资模式,为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统筹做好公共设施配建,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协调力度,推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改造工作等建议。其中,提出的资金筹集平衡难等“四难”问题,得到重视。
委员工作室作为政协助力基层治理的有效协商平台,在深化重庆基层治理创新突破、助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积极探索委员联系群众的新方式、新载体,市政协以建立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为契机,着力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打造了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有政协辨识度的委员工作室,让委员们得以发挥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有组织、常态化走向基层一线、走近界别群众、听取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并推动其落实见效。
嘱托言犹在耳,关切念念于心。全市政协组织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高质量履职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