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就是要‘碚加努力’”
——探访政协助力民营企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4月27日,位于北碚区蔡同工业园区的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顺多利公司”)内热火朝天,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作业,机器人协同配合,数控车床轰鸣运转。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壳体,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50%,全球市场份额占比28%。
做到行业领先,企业靠什么?顺多利公司董事长周继群给出的答案是:除了自身的“独家配方”与核心产品,还得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近年来,北碚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完善履职平台,主动创新履职方式,持续提升履职质效,北碚区政协“碚加努力”履职品牌也应运而生。
“服务企业,就是要‘碚加努力’!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实打实的举措和成效。”市政协委员、北碚区政协主席董伦这样说,也带头这样干。
今年2月底,北碚区政协常态化开展服务为民走访企业时,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被走访人员牢记在心——顺多利公司因发展需要,急需扩容建设创新中心和新模具基地,但苦于项目建设规划问题以及扩容找不到合适地块,一直搁置。
3月5日,作为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链长的董伦,带领北碚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重庆市蔡家组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到顺多利公司现场办公。在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实情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升级、项目用地、业务拓展等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需求。
调研越深,举措越实。解决方案随即出炉——对于创新中心建设,北碚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上门给予顺多利公司指导,优化创新中心方案,以满足规划建设条件;对于新基地项目用地,北碚经开区和重庆市蔡家组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立即着手帮助企业在园区内找地,并召集相关部门和涉及土地的企业协商,推动问题得到解决;对于业务拓展,北碚区领导联系市级部门和相关平台公司,牵线搭桥,协调资源,更加坚定企业扎根北碚的信心和决心。
“那段时间,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已经在其他区县找地了,甚至做好了到国外投资建设的打算。现在好了,协调后的项目用地预计6月底挂牌,创新中心建设也正在做方案报批。”周继群说。
据了解,北碚区政协今年以“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发力,主席班子成员主动担任区六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副链长,走访调研现场办公、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召开重点行业领域发展座谈会,全方位帮助服务企业,已协调解决问题27个,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持续与区纪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联合监督,收集的11条意见,全部得到回复和解决,提出的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建议得到有效转化。
像这样的履职实践,在北碚区政协还有很多。2024年,北碚区政协聚焦商贸发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开展主席会重点视察。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开展常委会重点视察。而在协商方面,该区政协组织开展了持续优化北碚区营商环境、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常委会会议协商。同时还建立“同心沙龙”沟通平台,定期与企业家协商交流,广泛征集各方意见52条,收集反映问题27个,一批好的意见建议得到重视采纳,一些矛盾隔阂得到有效化解,一堆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事实上,北碚区政协创新“碚加努力”履职品牌只是全市政协创新履职的一道缩影。市政协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商;党组和主席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四下基层”活动,走访联系民营企业,帮助解决企业贷款难、遭遇恶意投诉等问题,并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
步伐不止,奋斗不息。今年,市政协结合推进落实年度重点履职计划,扎实开展协商调研、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活动,同时把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委员履职实践活动与“四下基层”“服务为民”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走访调研,适时与企业负责人谈心交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助力全市“六区一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