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协商成果追踪——
我市宗教场所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
“根据市委部署要求,今年我市将开展宗教活动场所除险固安行动,完善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基础设施配套,常态化开展排查治理,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我们的协商建言内容被采纳到其中了。”5月8日,市政协民宗委相关负责人在委员群里分享的好消息,令委员们倍感振奋。
据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坚持除险清患、除险固安工作导向,着眼防范化解宗教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全市宗教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及排危整治等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持续巩固全市宗教和顺良好局面,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为此,去年2月以来,市政协民宗委组建了以有关民宗委政协委员和市民族宗教委等有关部门、宗教团体负责人、专家学者代表为成员的1个综合调研组和4个子课题调研组。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全市21个区县近60处宗教场所,同时对比考察了四川、安徽等地部分宗教场所,同教职人员、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座谈交流,与市民族宗教委联合制发了《全市宗教场所基础设施情况调查统计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
“全市宗教场所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是除险清患。”这是委员们在调研中形成的共识。在2024年6月26日召开的“促进我市宗教场所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对口协商会上,委员们一致建议,强化责任意识和资金保障,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通”、两年基本完成“四改”、一年基本完成“三治”目标,由各区县制定宗教场所“除险清患”工程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严格打表推进;建立市级统筹机制,完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场所内部管理规范,强化制度落实,确保宗教场所“除险清患”工程取得实效,防范化解风险。市民族宗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消防救援局相关负责人就委员们的建言作了现场回应。
协商会后,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促进我市宗教场所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协商建议》《重庆政协调研》,向市民族宗教委等有关部门转送了调研报告和有关协商建议。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对调研报告作出肯定性批示,并交办相关部门阅研吸纳。同时,委员们也进一步通过现场调研、提交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持续助力问题解决。
“委员们的建言正在‘落地开花’。”市政协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言不仅被吸纳到相关文件中,更落到了实处,如部分宗教场所采纳委员建议,将香炉由水泥制变为了更加规范的铜制,“我们将继续采取向部门了解进度、向点上了解情况等多种形式,掌握协商建议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委员,助力促进全市宗教场所基础设施完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