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5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区县 “蔬”写乡村振兴好“丰”景 让协商成果实现闭环落实 茶香飘新韵 市政协委员黎建波:把运动医学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片新闻 黔江: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云阳:召开改革工作专题会议 石柱: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版面翻页
区县
02

“蔬”写乡村振兴好“丰”景

——探访政协助力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

□ 本报记者 陈元洪

5月7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开州区厚坝镇的蔬菜现代产业园。入眼处,连片的露天玉米基地里绿浪翻涌,智慧农业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大棚内螺丝椒、黄瓜、番茄等蔬菜长势喜人。

“几乎每天都有满载‘开州产寿光菜’的冷链车从园区驶出,12小时内就能摆上重庆中心城区、四川成都等地的超市货架。”该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2022年,开州区引进山东“寿光模式”,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运营蔬菜产业,已逐渐成为开州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更是开州区政协开展履职实践的重要着力点。

为把蔬菜产业发展好,开州区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突出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将“渝事好商量·开窗说亮话”协商平台有机嵌入基层一线,发动政协委员开展“三巡”“三进”“三商”(巡河、巡林、巡地;进农户、进企业、进楼院;商议题、商举措、商转化),通过调研视察、协商建言、提交提案等方式,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对症开方”。

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职的第一步。近年来,开州区政协结合实际,组织政协委员进农户、进企业走访调研,组织农业界别政协委员集中开展联企助村活动,俯下身、静下心听取意见,将收集到的土地流转、用工难、蔬菜质量监督等问题,通过协商座谈方式推动解决,并以适当方式向区级有关部门或区委、区政府反映,将“问题清单”变“效果清单”。

问题找得准,建议才能提得实。去年6月,开州区政协调研组了解到,“寿光模式”落户开州后还存在生产成本偏高、品牌效益不优等问题。为此,经过认真筹备,该区政协召开“做实‘一分’文章,加快建设川渝地区绿色菜都”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委员们从健全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设计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标识、加强蔬菜生产加工配送等各环节品质管理、引入先进育苗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务实、操作性强的建议。今年4月,该区政协又组织18名政协委员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化基地考察,针对开州有关企业发展现状、创新实践、未来规划等,广开言路、精细献策。

委员们的建议很快转化为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目前,开州已建成3000亩设施蔬菜,主要采取“六统一分”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营,培育市场主体31户,通过优先安排脱贫户、周边剩余劳动力等方式,带动6户脱贫户和8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每人每年实现增收近2万元,形成了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村集体“强”起来的共赢局面。

“寿开蔬菜”品牌越来越响,委员们的助力仍未停歇。开州区政协委员、开州区委党校副校长喻崇勇提交提案《关于推动鲁渝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认真办理,推动培养更多优秀蔬菜人才、更多蔬菜种植大户。开州区政协委员、开州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负责人贺选梅结合蔬菜企业用工现状建议,开通老龄化务工保险通道,注重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老龄化务工群体的保险产品……

“种好‘寿光菜’,助力走好‘振兴路’。”开州区政协主席夏郑峰表示,区政协将持续关注“开州产寿光菜”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政策落实,坚定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为加快建设川渝地区绿色菜都贡献力量。

“寿光模式”开州版,仅是全市政协开展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委员履职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从精心承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探索新重庆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情况”主席会议通报,到开展“我市实施‘四千行动’推进情况”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从深入打造“乡村振兴·委员在行动”界别活动平台,到为促进农村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引智聚力……一个又一个履职实践,持续展现政协担当作为,不断为助推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