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红”守护乡村健康
——记市慈善联合总会志愿者总队綦江区大队志愿者吴晓红
5月15日,在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的“乡村自然健康屋”内,享受免费理疗服务、热络地聊着家常,是村里不少老人闲暇之余的日常。
“乡村自然健康屋”是綦江区慈善会为农村老年群体提供的普惠养老场所,今年55岁的吴晓红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之一。她是綦江区慈善会聘请的专业理疗师,也是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工作快5年。她的日常工作是为村民们进行健康咨询、提供理疗服务和免费技术指导。
2021年7月,在市慈善联合总会、綦江区民政局支持下,綦江区慈善会在万隆村设立了綦江首个“慈善+康养”模式的“乡村自然健康屋”。“之前市慈善联合总会组织我们到农村调研,看到一些老人生病了,但因家住偏远或家庭困难没有及时就医,长期忍受病痛折磨,我觉得他们太需要帮助了。”于是,吴晓红放下在南岸区的理疗事业,来到万隆村成为一名志愿者。
刚开始3个月,吴晓红带着2名本地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乡村自然健康屋”及健康知识,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但村民们因为不了解,常常婉言谢绝。吴晓红没有放弃,看到亮灯的房舍,便立马到村民家中提供免费服务、开展宣传。一段时间后,吴晓红的热心助人、热情服务、专业技术渐渐得到村民认可,“乡村自然健康屋”也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支持与信任。
一次,吴晓红发现,一位常来做理疗的老人每次都会拿着一个木凳子。原来,这位老人因行动不便,走路需要靠凳子进行平衡,他通常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乡村自然健康屋”,吴晓红深受触动,“山里的路这么远,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一定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我们不但要帮助来健康屋的人,还应该走出去。”说干就干,吴晓红召集了志愿者,带上仪器和宣传资料,走进大山深处为老人们提供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理疗服务。
“在我们提供免费服务的过程中,许多村民也自发前来学习理疗知识。通过学习,他们成为固定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这种善意的流动,也促使健康屋在发展中形成了专业机构支撑与村民互助相结合的农村老人康养新模式。”吴晓红说。
59岁的李后沛是其中一名志愿者。身为低保户的他主动学习理疗技术,积极参加綦江区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了肩、颈部保健专项技能考试,如今他每天能为近8位老人提供志愿理疗服务。“我们一家人靠着国家的补贴生活,所以我也希望尽绵薄之力,为乡亲们做一点实事。”李后沛说。
在推动“乡村自然健康屋”发展的同时,吴晓红还带领志愿者为敬老院老人提供助浴服务。他们走进綦江区永新镇、打通镇、赶水镇等13个镇街的敬老院,为500多名老人提供包括洗头、洗澡、修剪指(趾)甲、修面、精神慰藉等各项服务。
2021年至今,綦江区慈善会在古南、文龙、东溪、安稳、石壕、永新、丁山等镇街的村居相继设立7个“乡村自然健康屋”站点,吴晓红作为总负责人时常穿梭于7个镇街,为当地志愿者培训理疗知识、宣传慈善精神等,并带领志愿者开展“健康下乡行”,为偏远地区的村民开展上门理疗服务。目前,吴晓红已在綦江区开展免费健康知识讲座近200场,5000余人次接受了健康宣传教育;为村(居)民免费理疗30000余人次,发展志愿者约100人,上门服务超200人次。
吴晓红带领志愿者们为村民提供免费服务近5年来,收获赞誉无数。如今,每一个“乡村自然健康屋”都挂着村民送来的锦旗,墙上贴满了村民的感谢信。近年来,吴晓红先后荣获2023年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表彰的“慈善志愿服务特别贡献奖”、2023年度全国慈善会榜样宣传活动“慈善人物”称号。
“我希望通过我们志愿者的努力,可以传递慈善和爱的温暖,守护好村民们的健康。”吴晓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