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从无到有,打造眼镜全产业链
7月4日,记者在奉节县草堂河畔的生态工业园区内,看到以各类“眼镜”“光学”为后缀的企业招牌鳞次栉比。园区内,重庆万大眼镜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钉胶线、锣切线、组装线等各条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每天有8000多副眼镜从这里产出,实现了产销两旺。”该公司负责人何江高兴地说道。
重庆万大眼镜有限公司的签约落地、快速发展,正是奉节县着力打造集研发、生产、展销于一体的眼镜全产业链的真实写照。眼镜产业如何从无到有、从优到强?该县政协通过发挥联系广泛优势,深入调研协商,积极寻找破题之道。
强“纽带”引“客”来
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一直存在招商引资难、产业孵化难等问题。如何改变产业空虚状况?该县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把目光锁定在受交通物流制约较少、在西部地区也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眼镜产业。
为了吸引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眼镜厂商落户,奉节县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利用委员自身商业网络和人脉资源,主动为奉节眼镜产业“代言”、引资引智。参与经贸洽谈、开展点对点拜访……自该县2015年正式发展眼镜产业至今,众多县政协委员积极助力,大力宣传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推动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区签约入驻眼镜企业212家,落地投产76家。
“奉节的承诺都一一兑现了。8年时间,证明我们选择奉节完全正确。”重庆亚美欧眼镜有限公司是奉节县引进的第一家眼镜制造企业,现在该公司负责人经常现身说法为奉节眼镜产业招引项目。
深调研献良策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全产业链基础之上。为此,奉节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将履职视角贯穿于眼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针对制约产业壮大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原材料供应、生产配套、物流成本、人才等关键环节,该县政协组织委员赴广东深圳、浙江温州、江苏丹阳等国内眼镜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通过扎实调研、深入剖析,形成高质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20余件,系统性提出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构建高效物流体系、加强本土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完善本地供应链配套、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这些建言靶向精准、操作性强,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为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该县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
搭平台解企忧
2024年12月3日,两辆载着10.8万副奉节眼镜的货车缓缓驶出奉节生态工业园。这批涉及交易额27.5万美元的眼镜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到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奉节眼镜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打开了东南亚市场的大门。
加速布局眼镜产业国际市场,是奉节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瓶颈的迫切要求,也是县政协关心关注的重点。该县政协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企业存在电商营销渠道不畅、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对此,该县政协依托“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多次组织“小而专”的现场协商,在共话中寻找突破。
不仅如此,该县政协还在生态工业园区内设立夔智助企委员工作室,精准对接产业孵化期和成长期企业的迫切需求,成功推动园区“眼镜企业公用电商直播间”项目落地建设,既有效降低了单个企业的线上营销门槛和成本,又显著提升了“奉节眼镜”触网拓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