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7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要闻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主席会议 在“走基层送服务”中惠民生促发展 打造新引擎  共筑新高地 “官方带娃”缓解“看护难” 推进“职教出海”行稳致远 各界速递

版面翻页
要闻
01

推进“职教出海”行稳致远

□ 本报记者 程颖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职教出海”成为众多职业院校探索的重要方向。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坦桑尼亚鲁班工坊”、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建立“哈萨克斯坦长安汽车中文工坊”、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和柬埔寨经济管理大学共建“熊猫学院”等。如何推进“职教出海”行稳致远?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政协委员。

7月10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智能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尹绍峰到马来西亚PTM集团对该企业30余名员工进行为期一周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培训。“这个暑假,我们学校还将与马来西亚同泰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智能仓储高端技能培训,学校有近30名师生将到马来西亚开展学历提升、研学访学等活动。”市政协委员、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理事长何弦介绍道。

“我认为‘职教出海’是当前民办学校面临的重大机遇。”何弦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聚合专业优势,在课程及多项国家职业标准、资源及装备、语言及培训等方面与东南亚等高校开展合作,目前已在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培训高技能人才300余人。立足发展实际,何弦希望政府出台更多鼓励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职业院校更多扶持。同时,职业院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企业在海外的人才和技术需求,建立合作联盟,共同开发课程、培养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

在市政协委员、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童早期发展学院院长任捷看来,目前重庆缺乏对“职教出海”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要求。她建议,切实把职业教育国际化摆在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突出位置,制定重庆“职教出海”总体规划,出台专项文件,为“职教出海”各责任主体提供行动路径。同时,进一步健全政府相关部门、使领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多主体、跨部门协同机制,进一步落实政府对“职教出海”合作平台的监管、指导和帮扶责任,打造在国内具有示范性、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为“职教出海”行稳致远提供保障合力。

秀山职教中心是渝湘黔边区唯一一所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与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前不久,市政协委员、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吴彪到该中心调研后,建议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精通外语和技能的复合型教师,开发多语种教材,实施“语言+技能+文化”人才培养;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国际交流和共享,通过在线平台提供远程学习和虚拟实践环境;研究建立海外办学风险评估机制和支持机制,确保“职教出海”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结合工作实际,江北区政协委员、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教授余江霞指出,我市职业院校在海外办学过程中面临投资限制、人才输出渠道不畅等问题。她建议,外事部门牵线搭桥,促进职业院校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共同设立“国际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海外办学项目,并创新合作模式,开展“校企政”三方合作。制定“一带一路”人才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确保服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强化市场监管与执法力度,保护人才合法权益。

渝北区政协委员、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七部副主任刘飞龙认为,要加强“职教出海”品牌建设与维护。他建议,优化“职教出海”品牌全球布局,分类设计境外办学项目,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职教出海”品牌体系;提升已有出海品牌的建设水平,扩展服务功能,提高目标国群众对我国职教品牌的满意度;立足优势,整合资源,推动建设标志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职教公共品牌;加强质量管控、办学监督,防范风险,通过品牌效应,形成可推广的海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