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政协持续建言助力——
激活产业人才发展“动力源”
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座舱模型制作、SMT贴片生产线……日前,全市新闻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走进位于南岸区迎龙创新港的智能网联与汽车电子实训基地,多个按照企业真实产线“复刻”的实训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软件人才‘超级工厂’之一,基地的一大优势,就是依托重庆软件园资源优势,与我区众多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协议,由企业先开出人才需求‘清单’,基地按照‘清单’确定培养对象,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先学再就业’模式。”智能网联与汽车电子实训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基地培训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高度匹配。”
智能网联与汽车电子实训基地实现特色发展,是南岸区政协持续建言助推产业人才发展的一道缩影。近年来,南岸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以提案建言、“重点+关联提案”同步督办、调研协商等方式,持续为产业人才发展建言献策。
早在2022年南岸区政协全会期间,民盟南岸区委会就集体呼吁用好创新人才战略资源,提升人才发展环境。提案主办单位南岸区委组织部收到提案后,立即搭建工作专班,会同协办单位及时研究,一条一条梳理提案提出的具体建议。同年5月底至6月中旬,提案办理工作组还特地就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深入15家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并多次与协办单位会商,征求提案执笔人意见。同年9月,南岸区政协召开重点提案督办会,提案建议一一得到采纳落实,推动《“江南菁英”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与《“江南菁英”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相继出台。
去年,南岸区政协“1号重点提案”《关于迎龙创新港的建设发展的建议》又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呼吁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而与之相关联的6件提案分别从数字化引领产业发展、大学科技园建设、产学研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打出了有力的“组合拳”。
除了“重点+关联提案”同步督办,南岸区政协还在调研协商上下足功夫,持续提出促进产业人才发展的“金点子”。2024年,南岸区政协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深入调研,并举行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建议完善资金链和人才链。今年,该区政协再聚焦于此,组织相关专家委员成立课题组深入企业调研,与社会各界广泛交流,摸清实情、对症下药。
南岸区政协的助力仍在继续。在该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郭旭委员代表民盟界别作了《做优做强产才融合 着力推动新质发展》的发言,针对产业人才分布不均、高端人才外引乏力、产教融合紧密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分产业领域建立关键任务清单,加大本土人才留育力度,推动校企应用学科建在产业链上,并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用好用活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等区内资源载体,紧扣产业需求精准育才。刘明皓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南岸区委会、区政协经济委呼吁,推进数字经济与各行业深度融合,通过内培外引并举,储备高水平数字化人才。此外,刘玲委员还提交提案《推动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明确园区运营主体及日常运营管理机制,出台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区政协将持续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产业人才发展鼓与呼,更好激活产业人才发展‘动力源’。”南岸区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