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加快推进“四链融合” 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
武隆区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区,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禀赋。如何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近日,该区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推进‘四链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开展专题协商。
为做好此次协商,自3月以来,武隆区政协农业农村委组织调研组,前往区内双河镇、鸭江镇走访调研,并到市内铜梁区、潼南区,市外云南昆明呈贡区、玉溪新平县、普洱宁洱县、大理市考察学习。调研组发现,近年来武隆区重点发展高山番茄、山羊、乡村旅游、竹笋、甘薯、茶等产业,通过“四链融合”,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一主两辅多元”特色产业发展质效,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但仍存在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我区特色农产品种得出却卖不好,需要在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发展上重点发力。”傅江愉委员建议,制定全区特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对特色产业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企业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体验”全链条协同发展格局。
聚焦创新链,李斌委员呼吁,加快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重点突破种质创制、绿色种植、采后保鲜、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探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关并推广高山蔬菜水肥一体化、山羊精准饲喂与健康监测、果蔬保鲜冷链、果蔬饮料生产等实用技术,打造4至6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建设“农业智慧大脑”平台。
“资金链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陈星宇委员认为,应构建财政主导投入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等关键环节;创设区级农业科技专项基金,开发“智慧农机贷”等金融产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农业企业识别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为全力筑牢农业人才链,高飞虎委员呼吁,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精准引进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大力推行“候鸟专家”“周末工程师”“项目合作制”等柔性引才模式,并系统培育“中坚骨干”复合型人才,大力激活“乡土根基”实用型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
听取委员建议后,武隆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表示将通过“政策引领、资金保障、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四链融合”行动,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落实好工业发展、产业发展扶持等财政资金的预算保障,以全维度服务织密人才生态网络,着力夯实畜牧产业发展基础等。
武隆区政协主席卢鹏飞表示,区政协将持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组织委员视察考察等多种方式,持续跟踪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促进协商成果落地见效,为助推武隆区“一主两辅多元”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