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9月0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慈善 守正创新“善作为”   聚力打造“新慈善”

版面翻页
慈善
03

守正创新“善作为” 聚力打造“新慈善”

——市慈善联合总会2016年至2025年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程颖

2024年5月8日,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现场。(资料图)

十年来,我市慈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慈善活动。(资料图)

巴渝大地,两江潮涌,慈善花开。

循着时间的轨迹,回望10年来重庆慈善事业的发展: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从线下到“指尖”,从规模覆盖到精准靶向,从星星之火到全民慈善……在这奋进的十年,市慈善联合总会实现了从传统慈善到现代慈善的转变,达到了领跑西部、全国一流的目标。

党建引领,善举为民。2016年以来,市慈善联合总会始终将党建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根”与“魂”,始终秉持慈善为民、依法行善的宗旨,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在扶贫济困、助医助学、乡村振兴、救助危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2016年至2024年,总会累计筹募款物72.9亿元,救助总支出71.17亿元,受益群众数百万人次。

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10年来,市慈善联合总会硕果累累:2021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华慈善奖”“重庆慈善奖”等表彰。

深耕沃野“绘新景”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始终是市慈善联合总会的头等大事和重要任务。

为精准扶贫,市慈善联合总会将慈善力量拧成一股绳,打出慈善扶贫“组合拳”——

开展产业扶贫,助推18个区县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产业;

开展教育扶贫,资助3.5万余名贫困学子如期完成学业,2所新建的希望小学响起了琅琅读书声;

开展健康扶贫,帮助15个贫困区县各设立1000万元以上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累计救助贫困患者33万人次;争取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13.31亿元,救助贫困癌症患者8.32万人次;

云阳县龙洞镇朝阳村大力发展核桃和葱花等产业,2018年该村顺利实现脱贫;身患白血病的石柱县女孩刘佳雪,顺利完成骨髓移植手术;来自酉阳县的冉丽君顺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并完成学业……

既有“硬投入”,又有“软服务”,还有“可持续”,慈善力量点亮了新生活。2016年至2020年,市慈善联合总会用于脱贫攻坚的款物达27.65亿元,占同期总支出的85%以上,帮扶贫困人口123万人次,成为重庆社会力量扶贫的主力军。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圆满完成,市慈善联合总会迅速把慈善工作重点转移到助力乡村振兴上来:出台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计划2021年至2026年捐赠投入帮扶资金30亿元,实施1000个项目。仅到2024年,市慈善联合总会用于乡村振兴的款物已达33.42亿元,占同期总支出的85%以上,提前两年完成捐赠投入帮扶资金目标。

不仅如此,当初的“施工图”已渐渐变为“实景图”。从2022年起,市慈善联合总会创新举办“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公益活动,连续3年策划上线658个项目,募集资金9.31亿元。如今,一批项目收到较好成效,如“点亮乡村太阳能路灯”项目累计为全市38个区县899个村社安装太阳能路灯6.7万余盏,受益人数超60万人;“巴渝新农具计划”项目在全市14个区县举办培训超千场,培训“新农人”1万余人,带货总成交额超千万元;“但见山乡辣椒红”项目让1600多户农户增收……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2万多名慈善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义诊、电商培训等公益活动;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办了7个慈善超市,送发慈善款物942万元,惠及当地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数万人次。市慈善联合总会先后派出两名工作人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专职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收到了良好效果。

指尖汇聚“善能量”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慈善事业注入了强大驱动力和变革力。市慈善联合总会顺应时代变化,把互联网募捐作为慈善募集的新增长。

1元,这是市慈善联合总会于2015年收到的第一笔互联网捐款。自2016年起,市慈善联合总会在“99公益日”活动(现升级为“久久公益节”)中,互联网募捐额年年位居全国慈善组织前列,筹募总额实现了从“零”到“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跨越。

为加强互联网慈善工作制度保障,市慈善联合总会于2018年设立互联网募捐部门,制定《重庆市慈善总会互联网募捐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从制度机制上夯实了基础。为培育互联网慈善人才,市慈善联合总会多次组织“小专家”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并通过开办论坛、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在全市培养了数千名互联网慈善工作者和数万名志愿者。

为推进互联网募捐常态化,市慈善联合总会创新推出“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公益活动,将人们生活中的“小梦想”设计成互联网公益筹款项目,引发大量网友捐赠。同时,市慈善联合总会以多个互联网募捐平台为抓手,多渠道募集资金。目前,市慈善联合总会已在腾讯、支付宝等15个互联网募捐平台上线项目。2023年,市慈善联合总会日常互联网募捐总额突破1亿元。如今,互联网募捐已成为市慈善联合总会募捐的主渠道,互联网募捐筹募额占年筹募总额的60%以上。

在拓展募捐渠道的同时,市慈善联合总会还注重项目传播方式的创新,拓展短视频筹款渠道。2024年,市慈善联合总会发布项目短视频7100余条,筹集善款超1200万元,募捐效果突出。目前,市慈善联合总会90%以上的项目传播实现视频化。

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突破。市慈善联合总会联合中国慈善联合会等共同发起设立重庆“互联网+慈善”发展研究基地,已先后出版《“互联网+慈善”在重庆的实践和应用》《慈善数字化在重庆的实践》等多部专著;与重庆工商大学合作设立重庆“互联网+慈善”法律和治理研究中心;与北碚区慈善会合作设立重庆“互联网+慈善”发展研究基地视频公益中心,围绕“互联网慈善”开展课题研究等,为重庆慈善数字化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全国慈善公益组织推进慈善数字化贡献了重庆智慧。

创新打造“善品牌”

“透析12年,过去每月做血透要自掏上千元,现在‘渝快保’报销后只花几百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今年61岁的李大梅是一名多年肾衰竭血透患者,她口中的“慈善+渝快保”项目,由市慈善联合总会与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通过为困难群众购买“重庆渝快保”险种,为他们提供一定医疗救助保障。该项目于2023年在潼南区成功试点,今年在全市36个区县铺开,已为2.75万名困难群众送去保障,理赔总金额已高于总参保保费。

从“治不起病”到“敢治病”,慈善资金撬动保险杠杆,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在助医方面,市慈善联合总会还联系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捐赠5000万元,开展重庆普惠医疗和健康数字化建设;联合腾讯公益数字关爱平台,开展“善满山城”帮扶计划项目,探索慈善救助精准化、数字化之路。

不仅是助医,10年来,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市慈善联合总会从小事着眼,创新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慈善品牌,取得突出社会效益。

在助力城镇困难群众方面,市慈善联合总会支持全市178个乡镇街道设立476支社区阳光基金,为村、社区 “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重点困难群体提供帮扶和专业服务,同时开展环境改善、邻里互助、慈善文化营造等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受益群众48.5万人次。

在助老方面,市慈善联合总会自2018年推出“助浴快车”项目以来,12辆“助浴快车”开进全市29个区县100多个街道、乡镇、社区和养老机构,为7万多位老人送去舒适和温暖;通过线上线下捐赠投入资金超1400万元,帮助6个区县开办老年爱心食堂,已有超60万人次老人吃上了方便、热乎、可口的饭菜;联动巫溪县慈善会推出“云守护独居失能老人”慈善公益项目,为70岁以上独居失能且居住偏远的老人安装远程红外探测仪,守护老人平安,目前已完成300多个探测仪安装。

一个个特色项目、慈善品牌,是倾注重庆慈善人大量心血、始终熠熠生辉的“爱心长跑”,也将重庆慈善的名片越擦越亮。

以文扬善润巴渝

在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村史馆图文并茂展示着村庄的慈善文化根脉,24个被挖掘整理的孝德文化故事彰显崇德向善的传承,邻里守望“六个一”的志愿服务模式提升了村民幸福感……92岁的村民胡菊先笑着说:“村干部常来看我,周末村里游客也多,一点都不孤单。”

观峰村,是市慈善联合总会于2023年命名的第一个“慈善文化示范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坚持宣传践行以孝德文化为重点的慈善文化,在村里建设了孝德广场、孝德文化长廊、孝德名人榜、孝德文化墙画、农耕文化体验馆等,总结推广“每周不忘打电话、教会父母学上网”等“新二十四孝”,大力褒奖慈孝典型,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

以文化铸魂,以慈善聚力。市慈善联合总会始终把慈善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精心营造慈善氛围,用情播撒慈善种子,推动“善基”越筑越牢,“善源”越来越多。

为营造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市慈善联合总会自2016年以来持续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通过集中举牌捐赠、颁发“重庆慈善奖”、发布慈善品牌项目、开展网络募捐活动以及线上线下宣传等,让“中华慈善日”逐步深入山城人民的内心、成为时尚。

为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市慈善联合总会还倡导发起“巴渝慈善文学”活动,通过举办慈善诗歌朗诵会、编辑出版巴渝慈善文学丛书等形式,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创作诗歌、小小说、散文等多类慈善文学作品,为培育“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作出了重要贡献。

10年来,市慈善联合总会还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手拉手”十国少年中国行活动、首届“西部论善”公益峰会等活动,展示了山城重庆的精神风貌及良好城市形象,提升了重庆慈善的影响力。

讲好慈善故事,离不开新闻媒体。多年来,市慈善联合总会每年坚持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邀请中央驻渝媒体、重庆市内主流媒体负责人、对口记者和总会慈善宣传工作合作单位负责人,共商慈善事业发展,听取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通过表彰和激励,持续激发新闻媒体支持慈善宣传工作的热情。

夯基固本强能力

2024年4月,经市民政局批准,原重庆市慈善总会更名为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这是重庆为优化慈善资源配置、更好发挥慈善组织作用作出的重大调整。更名后的市慈善联合总会,既具有慈善组织募集善款、救助服务职能,又具有联合组织引领、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此次更名,不仅标志着重庆慈善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也是深化自身建设的“催化剂”。

更名后,市慈善联合总会新成立会员联络部,配备专门工作力量开展工作,建立了会员信息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制定一批涉及慈善行业自治自律方面的管理制度,促进各会员单位依法行善,并定期向会员单位发送《重庆慈善》杂志等刊物。同时,市慈善联合总会领导带队走访会员单位,不断壮大会员队伍,如今会员总数达到330个。

一直以来,市慈善联合总会都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工作。在坚持党的领导中把牢政治方向。10年来,市慈善联合总会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总会领导带头讲党课,引导全体员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慈善事业发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内部管理方面,市慈善联合总会着力打造法治慈善,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重庆市慈善条例》,形成包括40多个规章制度的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加强重点项目督查;着力打造阳光慈善,按规定公开有关信息;着力打造清廉慈善,全年行政经费支出占年度总支出的比例均控制在2%以内,每年接受社会审计2至3次,均获得认可与好评。

新征程,新使命。市慈善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重庆市慈善条例》,高质量发展慈善事业,全力助推全市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由市慈善联合总会提供)

录入:沈思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