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建“乡村健康屋”
用爱守护村民健康
近日,在綦江区东溪镇“乡村健康屋”内,10多位老人正在体验艾灸和拔罐服务。“以前腰腿疼只能硬扛,现在能免费调理了。”一位村民笑着说。
据介绍,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康养难、关怀少”的难题,2021年,在綦江区民政局和市慈善联合总会的指导下,綦江区“乡村健康屋”项目应运而生。项目以健康服务为纽带,整合理疗、培训、政策宣讲等多元志愿服务,激活乡村互助力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綦江区石壕镇、文龙街道、安稳镇、东溪镇、丁山镇等7个街镇先后建起了“乡村健康屋”站点。
“免费理疗会不会是诈骗哟?”2021年7月,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设立全市首个“乡村健康屋”时,一位老人紧张地给在外地务工的子女打电话询问。如何才能消除村民的顾虑?吴晓红等“乡村健康屋”的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乡村健康屋”及健康知识,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一段时间后,志愿者们的热心助人、热情服务、专业技术渐渐得到村民认可,“乡村健康屋”也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支持与信任。
82岁的文婆婆是“乡村健康屋”的常客,她说:“这里理疗、按摩都是免费的,周边的居民都能来,效果很好,我感觉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令人触动的是,5年来,“乡村健康屋”收到了上百封手写感谢信。
“乡村健康屋”不仅是“治病的屋”,更是“造血的屋”。“在我们提供免费服务的过程中,许多村民自发前来学习理疗知识。通过学习,他们成为固定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这种善意的流动,也促使健康屋在发展中形成了专业机构支撑与村民互助相结合的农村老人康养新模式。”吴晓红说。
59岁的李后沛是其中一名志愿者。身为低保户的他主动学习理疗技术,积极参加綦江区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了肩、颈部保健专项技能考试,如今他每天能为近8位老人提供志愿理疗服务。“我们一家人靠着国家的补贴生活,所以我也希望尽绵薄之力,为乡亲们做一点实事。”李后沛说。
不只是李后沛,石壕镇村民陶姐通过学习后考取了专业证书,不仅成为了村里“乡村健康屋”的负责人,还带动10余名村民学习技能,组建志愿队伍;盲人按摩师张本勇被感动,常暂停自家店面工作,义务为村民服务。目前,在“乡村健康屋”项目的带动下,已有3名村民创业开设了理疗店,2人前往重庆中心城区从事康养行业。
如今,“乡村健康屋”还渐渐变成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的“乡村会客厅”。在安稳镇崇河村,“乡村健康屋”与“积分制”相结合,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理疗服务。志愿者们还通过“健康下乡行”上门入户进行政策宣讲、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志愿者们在“乡村健康屋”已开展健康讲座211场,免费理疗3万余人次,政策宣讲3千余人次,助浴服务1千余人次,发展志愿者约100 人,上门服务200余次。
“通过一间屋,培养一批人,带动一个村。”綦江区慈善会项目负责人介绍,“乡村健康屋”创新构建“户—院落—村”三级互助网络,成为聚民心、解民忧的枢纽。2025年,该项目升级为“智能化2.0”模式,融合健康管理、心理关爱与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慈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