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向阳生长
沙坪坝区政协专题协商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报讯 (记者 秦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9月23日,沙坪坝区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专题协商。政协委员、教育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谋心育良策,共筑成长防线。
近年来,沙坪坝区依托数字化平台监测、专业化队伍支撑与常态化活动赋能,打造“小沙粒”心理健康服务品牌,构建起全链条、多维度、立体化的工作体系,已实现7万余名学生心理建档全覆盖,1200余名预警学生获得精准帮扶。“小沙粒”项目获评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成为区域心育的亮眼名片。2024年,沙坪坝区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荣誉背后,是更深的思考与更强的责任。协商现场,委员们结合前期调研情况,聚焦机制优化、课程建设、师资保障等环节精准建言。
“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青少年心理需求升级,需优化现有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罗天炎委员建议,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动态追踪机制,制定评估标准,升级“心理云平台”功能,推动医教融合、家校联动,实现从“有效应对”到“精准预防、全程护航”的转变。王洪委员呼吁,将积极心理品质融入日常教学,构建中小学衔接、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推动本土化教材建设,保障课时稳定,提升课程系统性。
“专业师资是心理健康教育提质的基础。”余华云委员认为,需构建专业化、稳定化、可持续的教师发展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安心扎根一线。黄玲委员建议出台专项政策,为社会力量参与教师心理服务提供支持,营造尊重理解教师的良好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针对“学校热、家庭冷”的家校协同难题,张鹏常委建议,将心育课程纳入家长学校必修内容,以“学分制”激励家长参与;培育家长心育志愿者,定期举办“家庭心育开放日”,提升家长实操能力。
扩展重点学生心理问题识别路径,建立科学信息网络,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让学生爱上一门艺术或一项运动,以此增强心理韧性;利用线上渠道向家长普及心育知识;优化饮食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毛明山、白良、左金隆等区政协常委也相继建言。
参加会议的沙坪坝区政府副区长王晶肯定委员建言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她指出,要提高站位,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心育课程;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机制应用,运用“五色预警”“五步工作法”构建差异化教学体系;深化家校社医协同,在关爱学生心理的同时同步关注教师健康,切实提升心育工作的温度和实效。
“让每一颗心灵向阳生长。”沙坪坝区政协主席杨邦维希望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从“危机干预”向“积极预防”转型,打通部门协同壁垒,建强咨询服务防线,实现全时守护、全域覆盖。区政协将继续组织政协委员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深入调研、积极建言,以履职实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