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10月1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区县 “联”出共富路 点“绿”成“金” 图片新闻 江津区政协委员谢志良:三次抉择让产品成为“香饽饽” 演艺盛宴点亮“双节” 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助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版面翻页
区县
02

点“绿”成“金”

潼南区政协精准建言助力柠檬产业发展

□ 本报记者 高吕艳杏

近日,潼南区32万亩柠檬基地里,金色的柠檬挂满枝头。“得益于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模式,潼南区柠檬年产量已达35万吨。”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说,小小一颗柠檬,不仅丰富了大家的味觉体验,更让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焕发出新生机。

而“潼南柠檬”实现点“绿”成“金”的跨越,离不开该区政协委员的建言助力。

长期扎根潼南柠檬产业一线的徐小玲委员,凭借丰富经验,敏锐地发现部分病虫害防控体系有待完善、加工及流通环节的质量追溯机制尚未健全等产业痛点。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难题,守护潼南柠檬的优质品牌,今年初,徐小玲提交了提案《关于加强柠檬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该提案从三个维度为产业健康发展 “把脉开方”:进一步推动柠檬产业绿色发展,预防和杜绝柠檬(柑橘类)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加强柠檬坏果及加工废弃物处置,研究制定落实处置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监管。

潼南区农业农村委高度重视该提案建议,通过上门走访、专题座谈等方式与徐小玲深入沟通,逐项细化落实建议。如今,在提案推动下,潼南不仅建了柠檬种苗繁育中心,还引进高科技生物环保公司处理柠檬废弃物,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监管体系,为柠檬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筑起“防护网”。

然而,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靠天吃饭” 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柠檬产业迭代发展的需求,潼南还将目光放在科技创新上——从生物科技育苗、柠檬新品开发的产学研一体化,到运用云网融合技术,在全国率先建成“柠檬产业大脑”,这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李杰委员的专业建言。

凭借对数字经济的认知,李杰深入调研柠檬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数字化短板,提交提案《关于数字赋能柠檬产业发展的建议》,精准指出当前潼南柠檬产业在种植管理数字化、加工智能化、数字营销及全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并从推进标准化种植、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营销与品牌建设、做优做强“柠檬产业大脑”等五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如今,在一系列数字赋能举措下,潼南柠檬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广泛认可,产品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带动10余万群众就业。

在今年8月发布的《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案例》中,“潼南区发展柠檬全产业链,促进多维度生态价值实现”作为十大案例之一,典型经验做法全市推广。潼南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组织政协委员持续聚焦柠檬产业,深入调研、精准建言,推动更多优质提案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让“潼南柠檬”这张生态名片更加闪亮。

录入:沈思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