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梁平区政协专题协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以PM2.5协同控制为主线,全面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持续打好‘治气’攻坚战”“完善智慧化监管平台,利用激光雷达、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等实现全方位、高效率监管监测”……9月25日,梁平区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该区政协常委们“有深度的好声音”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
今年以来,梁平区在大气治理上收获了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重点企业深度治理完成,成功创成环保绩效A级企业;露天焚烧管控持续强化,反馈火点同比下降60%;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区域有序扩大,重要时段PM2.5浓度同比降幅达41%;全面完成2487户老旧小区居民油烟整治……“梁平蓝”日益成为常态。
如何把这来之不易的好成绩继续保持住?在梁平区政协此前开展的调研中,委员们认为,从工业排放、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烟花爆竹、工地扬尘五大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攻坚的方向。协商会上,常委、委员们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在孙泽高常委看来,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点多面广、瞬时性强,人力巡查难以全覆盖,执法取证难、处罚执行难,建议健全智慧监管网络,应用无人机巡查、热成像技术进行大范围、快速监测,实现燃放热点自动识别、污染峰值实时报警、证据视频自动抓拍。
叶兴义常委认为,根治露天焚烧顽疾,需构建秸秆禁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体系。他建议,强化源头疏导,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生态还田技术;织密监管网络,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管网,实施精准执法与联合惩戒;深化宣传引导,培育群众的生态自觉。
“梁平区正处于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期,伴随而来的工地扬尘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刘世才常委建议,强化源头管控,可持续实施“四控两强”措施,即控尘源、控车尘、控作业尘、控机械排,同时强“硬化”和强“密闭”。
“聚焦工业源治理,推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转型”“规范露天烧烤、流动摊贩管理,科学规划夜市经营区域,出台露天烧烤管控标准”“做好重点路段交通疏导,严查尾气超标、‘冒黑烟’车辆”……殷玲等委员还结合调研情况积极建言。
“大家发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参加会议的梁平区政府副区长陶斯俊表示,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区政协常委、委员的意见建议,坚持多跨协同,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水平。
梁平区政协主席张子玉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以铁腕治污的决心抓源头,以协同作战的合力破难题,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求长效,让梁平清新空气常驻、蓝天白云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