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无障碍城市 真正障碍在哪里
“建设无障碍环境是为了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公平、自尊、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平等享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这是市政协委员王浩在近日召开的市政协“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界别协商会上,代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一番激动的发言。
近年来,无障碍设施成为我市政协委员普遍关注的话题,不少委员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积极呼吁优化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弱、病、残等群体更好地出行。
在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教授梁云提交了《关爱残疾人,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建议》提案,提出“加快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立法”“加大政府投入,以政府投入支持重要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社会监督”等建议。市政协委员、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谢倩也提交《对主城老旧住宅无障碍改造的建议》提案,提出为多层老旧住宅加装无障碍电梯等建议。
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不仅委员们关注,市政协也高度重视。今年6—7月,市政协副主席李建春率领部分委员先后前往北京、天津以及渝北区等地,深入调研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情况。
“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在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及时出台配套的无障碍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等法律法规,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盲道建设不合理、长期被占用。”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鸣委员在参加相关调研后,感触颇深。针对我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他建议要加强地方立法,完善建设规范;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协调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强化后续管护。
如何尽快立法,建立和完善相关建设规范?梁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总结学习不同地区近年来无障碍建设的实践经验;充分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确保标准先进性,以及标准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增加强制性内容, 确保标准的实施;增强政策法规之间的衔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对此,王浩委员也表示认同,她建议在制定《重庆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规定》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是民生工程,要把好事办好办实,就要了解民情、顺应民意。”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位,塑造城镇形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的重要工作。”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刘庆瑞针对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工作积极建言,呼吁重点加强主城老旧小区无电梯改造工作,同时推进无障碍坡道和通道的改造工作,以品质化、细节化保障老弱病残群体安全通畅出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