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热血洒疆场
—— 怀念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1892-1937),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7月28日壮烈牺牲于抗日最前线。他是中国军队最早牺牲于抗日战场上的级别最高的指挥官,逝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
今年是“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八十周年,也是佟将军壮烈殉国八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个八十周年”,佟将军的故乡河北保定市(包括岀生地高阳县)举行了隆重的系列纪念活动。
家父尹心田将军从1922年开始就是佟将军的部下、战友,共同战斗、生活多年,共同的志愿、经历和磨难,把两个家庭紧密连结在一起,三代人保持笃深情谊。所以,我有幸被邀请,作为曾经和佟将军共同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的抗战将领后代的代表,参加了这次“纪念两个八十周年”的系列话动,不仅十分激动,更是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受益匪浅!
投笔从戎,立志报国
佟将军诞生于清末保定市高阳县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不仅使每个中国人都蒙受巨大灾难和耻辱,也激发了每个中国爱国者救亡图存的满腔热血。
由于佟将军少年时代在舅父执教的学馆读过几年书,又写得一笔好字,与当年许多农村青年相比,他还是幸运的,能在县衙中谋得一个誊写文书的“小公务员”差事,每年也有十几两银子的俸禄维持温饱。但是,忧患意识和爱国激情却时刻折磨着他,渴望着自己能够做些更积极的事情报效国家、振兴中华。因此,当他得知曾发动滦州起义、推翻帝制、爱国爱民的冯玉祥将军到家乡来招兵时,便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冯将军领导的部队,成了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职业军人。
反对复辟,再造共和
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操、又有文化积淀的佟将军,很得冯玉祥的赏识,从普通士兵很快晋升为连长。加之他谦虚好学,善待他人,很快就成了有学识、有见地的优秀军官。
1916年秋,佟将军所在的当年“王牌军”第十六混成旅驻防廊坊。时任该旅旅长的冯玉祥因不满北洋政府执行的内外政策,被段祺瑞“明升暗降”,明授无权的“直隶边防司令”赴天津住闲,并免去了第十六混成旅长之实职。而十六混成旅长之职则由杨桂堂接任。
1917年7月,废帝溥仪与宠臣张勋合谋,推翻中华民国优待清室协定,张勋的辫子兵占领北京,溥仪宣布武装复辟。
包括佟将军在内的十六混成旅官兵听到溥仪复辟的消息后,无不义愤填膺,主张讨伐。但是旅长杨桂堂却听从张勋召唤,赴北京参加复辟善后会去了。一支劲旅,群龙无首,关键时刻,佟将军果断提议:立即去天津请回老旅长冯玉祥,领导大家打回北京,以武力反复辟!
紧接着,十六混成旅宣布廊坊起义,武力反复辟,全军杀回北京。佟将军率先头部队直扑永定门,在天坛、先农坛首先消灭了张勋的精锐部队,上演了12天的复辟闹剧以彻底失败收场。
察哈尔组抗日同盟
1933年,在中国抗战史上曾发生过两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一是由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直接领导的长城抗战喜峰口大捷,赵登禹、王长海、过家芳等抗日英雄亲率大刀队夜袭日寇并诞生了《大刀进行曲》。另一件事,就是冯玉祥、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联合吉鸿昌、方振武,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当年的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并一举光复察哈尓全省国土。
冯玉祥选择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当年东北三省及热河省已经相继沦陷,察哈尔省北部也被日寇占领,这里是抗日最前线。
第二:冯玉祥当年(1925年)就任中华民国西北边防督办时,督办署就设在张家口,有群众基础。
第三:当年,察哈尔省是二十九军管辖的“地盘”,二十九军的主要将领宋哲元、佟麟阁、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秦德纯、张维藩等人,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特别是佟麟阁,时任察哈尔省代主席,亲自坐镇张家口,是冯玉祥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抗日路线的坚定支持者,也是抗日同盟军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抗日同盟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军事委员会”(由十一人组成)中,除了冯玉祥、佟麟阁,两名中共委员宣侠父、张慕陶都和佟将军私交甚好。佟将军还亲自兼任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家父尹心田时任该军第二师第一团团长)。抗日同盟军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就是以第一军为主力部队,在察北连克四县,收复多伦,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光复察哈尔全省国土的。为了表示和共产党合作抗日的诚意,冯将军和佟将军还从一军抽调各级优秀干部充实由共产党员宣侠父任师长的第五师和共产党员许权中任师长的十八师。
抗日同盟军虽然因为日、蒋、汪联合压迫等原因而失败了,但是先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常言道:诗言志!佟麟阁将军的一首诗,尽显壮志及其高尚爱国主义情怀!谨录于此,以缅怀先烈:
苍天问我何所求,星河惨淡大江流。
不求玉帝多封赏,但求直取强贼头。
半生热血洒疆场,一路高歌唱自由。
盖世何足九万里,天纵奇才报国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