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9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夔州通判陆游与《对云堂记》

□ 作者 蒋华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1153年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触犯权臣秦桧被除名。1163年孝宗即位,召见陆游,赐进士出身。陆游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屡遭朝中投降集团压制。宋乾道二年(1166年),在江西隆兴府任通判时被免职还乡。

乾道五年(1169年),朝廷重新起用陆游为夔州通判,主管一州学事兼管内劝农事。“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的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至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采撷沿路风土民情,撰写的著名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游记。

陆游任职夔州起止时间为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至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居官夔州不足三年,虽从军报国杀敌的豪情未减,但报国无门,其内心是极其悲愤的。散文《对云堂记》正是这期间于夔州下辖的巫山县创作。

“对云堂”非普通厅堂。在距此七十年前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诗人黄庭坚曾居住在此。期间,黄庭坚对巫山秀美风光赞誉有加,尤其是对每日开窗即见的巫山云流连忘返,在墙上写下“坐卧对南陵(山),云山阴晴变态”的赞誉。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七十年悠悠岁月,斯人驾鹤西去,厅堂也颓圮。巫山县令李普(字德修)在旧址重修此堂,落成之际邀集文人雅士宴饮庆贺,并请夔州通判陆游命名题记。

陆游身在此堂中,目睹千变万化的巫山云,感叹自己面对的不仅是云,更是错综复杂的世间百态:天地之间,古往今来,成败利钝,悲欢离合,变幻不息,不正像那飘浮的云,游动的尘,像那虚幻的华,日蚀的晕,二者何其相似。百感交集中,诗人大醉。在满院腊梅淡淡的幽香里,陆游秉烛疾书,依据黄庭坚的题诗,将厅堂命名为“对云堂”并作文以记之。

据笔者考证,“对云堂”旧址位于巫山县老城公安局附近。

对云堂记

巫故郡,自秦以来见于史。其后罢郡,犹为壮县。杜少陵扁舟下白帝,过焉,为赋归字韵为字诗。诗传天下,由是巫县名益重。宋建中靖国之元,黄太史始脱钩党,自蜀之荆,治少陵遗迹,客县治之东堂留字壁间,有“坐卧对南陵云山阴晴变态”之语。距乾道辛卯,逾一甲子,无举出者。

鄄城李德修来为令,风流儒雅,翩翩佳公子。因废址作堂,与客落之,举酒嘱山阴陆务观曰:“子为予名,且记复兴之岁月。”务观既取太史语名之,且曰:“仆行年五十,阅老故多矣。所谓朝夕百变者,奚独云山哉。一日,进此道,幻翳消,情尘灭,真实相见。虽巍乎天地,浩乎古今,变坏不停,与浮云游尘,空华眚晕,初无少异也。德修方吏退时清,坐堂上,试以仆言观之。”

德修名普,务观名某。腊月乙卯之夕,大醉中,秉烛梅花下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