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0月3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保存完好的知县题刻

□ 作者 张义骞 王国梅 文/图

永川政协历史文化遗存调研组此前在位于金龙镇的金轮寺遗址调研时发现,200多年前时任永川知县黄嶰谷给该寺山门题写的“灵鹫风清”四字保存完好,系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

金轮寺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道光七年修复后在动荡年代遭到破坏,现遗存部分人物造像和山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确定其为永川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实行原址保护。保留下来的山门为石质牌楼形式建筑,坐北向南,悬山式顶,四柱三开间;面阔5米,进深1.5米,通高9米。在南北门额上分别雕刻有人物、动物、花卉图案和“永镇如龙”“灵鹫风清”“疎(同疏)云”“淡月”等文字。

“这座山门不仅图案精美,而且题刻也不一般,特别是那题于山门北面一重檐正中的‘灵鹫风清’四个字。”调研组同志介绍,从上款 “重庆府永川县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黄谥嶰谷为”得知,“灵鹫风清”四字由时任永川知县黄嶰谷题写。

“正堂”是明清时期对知州、知县等地方长官的称呼。纪录和加级是用于议叙即奖赏官员的,有具体政绩才能纪录,有纪录才能加级,有纪录、加级才能加衔。按清代议叙制度,“加三级纪录五次”是比较高的奖赏了。据《永川县志》等史料记载,黄嶰谷,江西浮梁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任永川知县。在《道光朝实录》第二十三卷有关于黄嶰谷的记载:“甲子。以防堵云南夷匪。予四川知县黄嶰谷等、并出力各土司、升叙有差。”又据《邛崃县志》等史料记载,黄嶰谷在邛崃县任职期间曾为邛崃城题匾:“祥分井南”。

一座寺庙的山门能够获得地方长官的亲笔题字,可见该寺当年影响之大。而“灵鹫风清”四字笔力遒劲,显示出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特别是在“鹫”字的写法上,将“鸟”中一短横拉长,使整个字显得不虚不空、上下协调。

据了解,永川从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建县到1949年,有资料可考的永川县知县、知事、县长共81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留给永川人民的墨宝除在《永川县志》等史料中略有记载外,现已很难查找。

据《永川县志》记载,旧县衙门前鼓楼门上的“昌州古治”四字,系明知县王恩茂所题;鼓楼门上的对联 “三乡一里进斯门都着眼看这官员好否,万水千山来此地常回头顾我子孙昌么”,系黄嶰谷的下一任县长许机所题。另据《大安镇志》记载,“大安场”三字也系许机所题。可惜时过境迁,这些题刻早已荡然无存。黄嶰谷题写的“灵鹫风清”四字至今仍保存完好,无疑是留给永川人民的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