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0月3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白沙廖家祠堂与廖泽丰

□ 作者 王国伦

在江津白沙镇的东街上口,有一座古色古香、修建考究的建筑,它就是白沙石坝街有名的廖家祠堂,是集结廖家子孙在此纪念先祖、追思亡人、商议家族大事的地方。

廖家祠堂是白沙人廖泽丰那一代修建的。廖泽丰,在白沙是个有名的绅粮,早年靠倒卖自流井的盐和威远的钢铁发了财,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在石坝街建起了洋楼,过上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廖泽丰在廖氏这个大家族中算是首富。

廖泽丰虽是绅粮,但一点架子也没有,从不欺侮百姓,为人谦和。在街上、在田坎上、在树林里,不管你有钱没钱,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跟他开玩笑。还有,他有一个特点,喜欢喝茶,虽然专门请了一个长工照顾他,但他很少和长工一起,每天一大早,他就出门,到茶馆喝茶。

有一年,发了财的廖泽丰在石坝街的小洋楼里召开了白沙廖氏家族的会议,主要讨论修建廖家祠堂的事。会上,他的提议得到族人的赞同。由于资金充足、人心又齐,不久,廖家祠堂就耸立在大旗山下的古坝街上。廖家祠堂修建请了技术高明的设计师,招募了手艺精通的工匠。建筑不但雄伟壮观,祠堂门楣、挑梁、装板处处精雕细琢,雕梁画栋,十分雅致漂亮。特别是廖家祠堂的排水系统,堪称一绝,与江津双凤场的会龙山庄有异曲同工之妙。廖家祠堂有两个天井,设计都十分巧妙。不管下多大的雨,不管大雨倾盆几天,水涨不起来,永远是半池,溢不进屋子里来;只要雨住了,天晴了,天井里一点水也没有,就像先前老天只洒了几滴雨,刚刚打湿天井似的。水到哪儿去了,大家看不到,也猜不到。

后来,有人打开排水沟,一下子傻眼了。那是1963年,学校(这时,廖家祠堂已经作了小学)修了新教室,想将原来的排水沟挖开共用,负责后勤工作的副校长带人挖开排水沟,一下子楞住了。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廖家祠堂排水沟,里面没有一点渣滓,没有一点泥沙,干净得了得。副校长十分感慨,没敢动它,将它原封不动地恢复回去了。

廖泽丰还十分开明,不死守钱财,把家中财物都看成身外之物。这种性格,让他今后的生活有了质的转变,也解除了全家人的痛苦。1949年,解放军的枪炮刚刚出现在白沙街头,人民政府刚刚建立,他就把全部家产捐献给了国家,分文不留。这一举动感动了人民政府,廖泽丰被当成开明绅士的典型,受到政府表扬。家里平安了,孩子们平安了,一个一个出去为政府工作,最小的女儿也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去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