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忠州古城
“此日登楼一回眺,荡胸决眦开心颜。山城蜿蜒傍山起,大江环抱山之址。飞阁危楼层垒然,人家都在烟雾里。”清朝进士王尔鉴在《登忠州城远眺》中曾这样描述忠州古城。
据《忠县志》记载,忠州古城址始建年代无考。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守御史陶璋会同知州王谦重重修,面积约4.8平方公里,城墙长1700余丈。原九道城门,现保存下来的只有东门,高约3.3米、宽3.25米、厚2.63米,为单卷拱门。
抚摸爬满青苔的门石,品味老忠州人的情怀。老东门位于现在的忠州街道东坡路中段,也是东坡路西高东低的分水岭。东门曾是城里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也是孩子们玩耍的聚集地。在这里,孩子们捉迷藏、掏鸟蛋,或是煞有介事地演绎一场城池攻守大战……如今,随着三峡移民迁建,原先以东坡路为中轴线的大片街市已所剩无几。
晌午时分,老街显得既慵懒,又寂静。脚踏泛着白光的青石古街,穿行于砖木结构的老旧民居,恍惚穿越至久远的过去。自西向东望老东门,门楼虽有些破旧,但依然巍峨屹立。门洞形制规范,拙朴典雅。侧边的一棵古树枝叶繁茂、浓翠蔽日,无论春夏秋冬,默默地为老东门遮风避雨。
登上门楼向东,视野豁然开朗。大府邸、孙家院子、潘牌路、苏家梯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枝翠叶之中。
据《忠县志》记载:在县城东一土坡上,砌石为梯,共有77级,故称“东坡”。唐代忠州刺史白居易在此种过花,从此“东坡”就更加显名。这里所说的77步石梯,就是县城的苏家梯子。“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步东坡》)”白居易勤政爱民,与州民在“东坡”开荒破土,栽植花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原先,苏家梯子是学生进出忠州中学和忠县实验小学的主要通道。曾经这里熙熙攘攘,千万读书郎在这里走过了他们人生重要阶段,也留下了美好和难舍的少年记忆。苏家梯子就像一位时光老人,站在“东坡”之上,默默地守护着莘莘学子。
岁月抚平了青石梯的棱角,阳光透过古老的黄葛树,撒下片片碎金。随着城市的变迁,县城的交通更加畅通便捷,大部分学生和市民已不再从苏家梯子过往,东坡古道变得冷清和落寞。忠州古城的“原住民”大都也已迁出,空置老屋多是租赁给在城里做小本生意的住户。现在,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许多远方归来的忠州人依旧会到东坡路走一走,到东门前看一看,因为这里有他们魂牵梦萦的乡愁。
“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白居易《寄题忠州小楼桃花》)”遥望苏家梯子之上的“东坡”,仿佛可见仙风道骨的白居易栽植桃树的情景。而当年,宋代文学家苏轼因仰慕于白居易,自号“东坡居士”,可见“东坡”与忠州渊源颇深。如此林林总总,也成就了忠州厚重的历史文脉。
老东门
古城墙
古拙的苏家石梯
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