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亦自甘
——陶冷月绘画与民国摄影展获好评
□ 作者 何莉 文/图
1932年秋,以“新中国画”享誉当时画坛的陶冷月乘船沿江而上入川来渝。除了画笔,他还携带相机,一路摄影写生。在重庆,画家在位于白象街的好友家创作了《高松浩月》,在南岸清水溪边写生并绘《源泉无尽》,在渝会友作题《晦庵诗意山水册》……数十年后,已进入暮年的陶冷月翻看照片,追忆川渝之行,又绘制了《巫山云霁》《巫山夜月》等作品。
与重庆和三峡的相遇,成为陶冷月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节点。之后,他经历了从教授到职业画家,又以中学教师身份度过“被遗忘”的岁月,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直至生命的终点。
近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的《陶冷月绘画与民国摄影展》,以“陶冷月与他的时代”“陶冷月与重庆、三峡”“陶冷月与他的绘画”“陶冷月与他的友人”四个部分,集中展示了画家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的绘画、摄影作品及蔡元培、章太炎、于右任、黄宾虹等大师的题签、赠言等,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观看。
在宽大的展厅里,观众不仅能欣赏其独特风格的月光山水画的韵味,感受大自然的美和艺术之美;还能从那一幅幅拍摄于民国时期的照片中看到旧时三峡和重庆的风貌。在陶冷月双目失明状况下创作的绝笔画《溪山雨霁》前,在蔡元培“尽美尽善武韶异,此心此理东西同”的对联前,在与其相交70年的好友郭绍虞题诗“平生与俗异酸咸,冷月孤芳亦自甘。莫道名心独未尽,只因画理有真诠”前,观众感受到这位老人一生酷爱绘画的执著精神、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安贫乐道的胸怀。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