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2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乡野的桥

□ 作者 洪德斌

乡野里溪流潺潺,溪流之上总会卧着一座座小石桥,或为石拱桥,或为石板桥,连起蜿蜒的小路,连起村舍和农田。

小石桥多用青石、砖头砌成,不事精雕细琢,不知浓妆淡抹,有的甚至连栏杆也没有,简简单单,朴实无华。它们静静地躺在乡野的怀抱中,在岁月的风雨磨砺中,青石和砖头变得斑斑驳驳,桥身四周也长满了青苔和野草,散逸出一种沧桑和古朴的味道。

我曾看过长江大桥,如长虹卧波,气势磅礴;也曾见过跨海大桥,如苍龙出海,震撼人心。如果说它们具有“大江东去”般的雄壮之美,那么,乡野的桥则宛如写在大地之上的一首首小令,婉约、清新,散发着另一种美。你看,桥下是一带盈盈的水,波澜不惊,倒映着石桥的倩影,倒映着蓝天白云、朗月星空,桥上常常萦绕着牧童的短笛,飘荡着欢歌笑语,桥畔常有竹林、大树、屋舍,常有袅袅炊烟、稻花飘香、蛙声虫鸣,这一切,拓印出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难怪元人马致远会吟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千古名句,或许在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乡野的桥以它独特的美和浓浓的烟火气息,瞬间就感染了诗人那颗漂泊的心。

乡野的桥大多是没有名字的,它们本身就是出自乡间无名工匠之手,它们也像乡间的人一样,从容、淡泊、与世无争,只是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与朴实的农人们打着交道。每天,它们都会载着人们从桥上走过,有荷着锄头的田夫野老,挎着竹篮的村姑农妇,骑在牛背上的牧牛童,赶着鹅群的放鹅女,有挑谷子的,有背玉米的,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即便在乡间到处游走的猫啊、狗啊,乡野的桥也不会拒绝。不管是风和日丽的白天、月明星稀的夜晚,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雨雪纷飞的冬天,乡野的桥都会坚守着自己的位置,无怨无悔。

乡野的桥也常是人们聚集的地方。散学归来的孩子们会在桥上玩耍,赶路累了的路人会坐在桥上休憩,抽着烟卷、摇着蒲扇的老农会到桥上吹吹龙门阵,小伙子大姑娘会悄悄来到桥头谈情说爱。乡野的桥构成了一幅繁华而又散淡的世俗图景,它甘愿作一个虔诚的乡野守望者,守望着人们朴素而又平静的生活。

乡野的桥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愁。一千多年前,宋代诗人王禹偁骑着马在乡野行走,乡野的桥勾起他的乡思,他不觉吟哦道:“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是啊,很多人走过乡野的桥,离开了家乡,走进了城市,尽管身在天涯,乡野的桥却仍深深地印在心中,时时呼唤着归去的脚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