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2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以“红船精神”强化履职担当

□ 本报记者 李祥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旁出现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身影,抚今追昔的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重申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承载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政协委员要深刻领会“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画好最大“同心圆”,同心同力谱写最美“中国梦”。

弘扬“红船精神”,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坚守履职初心。“红船精神”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诞生,她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历经烽烟炮火的洗礼,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锤炼出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自力更生、勇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众多优良传统,让中国共产党这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先锋组织无论面临再大的困难和风险,都总是勇立潮头、劈波前行。“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信仰标识,更是照亮新时代伟大征程的指航灯。作为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红船精神”的重要论述,认真琢磨“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既鞭策自己坚守履职初心,成为“红船精神”的终生受益者,又要当好“红船精神”的宣讲员,积极向身边的群众讲好“红船”故事,让“红船精神”成为屹立在人民群众心中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

弘扬“红船精神”,在强化“四个意识”中主动担当作为。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掌舵的这艘“红船”巨轮,正载着中国驶向无限美好的光明未来。目标可期可待,然而实现目标的过程充满风险和挑战,需要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广大政协委员贡献智慧和力量,才能胜利驶向光辉彼岸。政协委员特别是中共界别的政协委员要主动把“红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履职始终,用“红船精神”指导履职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围绕十九大确定的各项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建务实之言、献睿智之策,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央决胜全面小康。

弘扬“红船精神”,在坚持履职为民中倾力服务民生。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就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彰显着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情怀。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国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政协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导向。政协委员要把学习领会“红船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不竭动力,牢固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主动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履职主线,围绕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系列民生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沉到基层倾听民声,主动反映群众诉求,全力助推文化繁荣、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深深留下履职足迹。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