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在合川
2016年中秋节前夕,在合川区文联的组织下,诗词楹联书法爱好者们沿嘉陵江岸攀登钓鱼城景区采风创作。拾级而上,绝壁凌空,题刻众多,其中便有陈毅同志的题诗。“陈毅曾经来过合川?待了多久?有些啥故事?”带着疑问,在随后的日子里,笔者接连走访了区委史志办、档案馆,才知晓陈毅在合川待过四个月时间,演绎了一段颇负传奇色彩的革命故事。今择其二,以飨读者。
恢复《武力与民众》
1926年,当时为国民革命军第28军第三师师长的陈书农受命驻防合川。1926年12月26日下午,陈毅搭乘民生公司小客轮到达合川。随后,他用陈仲弘之名在陈书农部以政治部组织科长名义做工会、群众及学生的革命宣传工作。
1927年2月初,师部政治部召开工作会议,陈毅提出要健全和改组学生会、工会、农会、商会,恢复已停办的不定期宣传刊物《武力与民众》。三师防地有合川、武胜、铜梁、大足、璧山五县,共300多万人口,而部队只有1万人。陈毅认为,如果部队与五县民众正确联合,就会有无穷的力量。
会后,刊物得到恢复,每10天一期。陈毅在《武力与民众》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亲自写了复刊词,还组织共产党人自己撰稿、自己付印、自己发行,工作作风令陈书农钦佩不已,也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创刊到停刊,《武力与民众》在写、编、印、发的事前事后,从来不报送政治部主任或副主任审核,但每期刊载的文章,都成为驻合三师对下级军官定期召开的“精神讲话”的学习教材。此外还普发给五县的中学作为政治宣传材料,政治影响深远,一期出刊多时可达1000余份。
登钓鱼城吟诗
1927年2月间,陈毅和政治部的几个同事游了钓鱼城。他们从管驿门渡嘉陵江,沿八角亭经小白塔上山,沿途田园春色风光诱人。到了钓鱼山上,看了护国寺的石碑,知道蒙古大汗蒙哥被据守钓鱼城的南宋军民炮轰在山下,大家都不胜感慨,觉得宋末英雄又何止陆秀夫、张士杰、文天祥,驻守钓鱼城的王坚、张珏并不亚于他们。陈毅赞叹守军的民族气节,沉默了半晌后随口吟了一首诗:
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该诗以设问起笔,紧接着形象生动地勾勒出钓鱼城的巍峨雄姿,为下句烘托壮烈的气氛,让人眼前出现那悲壮的战斗场面,从而顺引出“壮烈千秋气,千秋尚凛然”的赞歌。这两句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化用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吊古之名作《蜀先生庙》的前两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更显示出陈毅对英雄的崇敬、对钓鱼城的赞美,表明他在当时黑暗笼罩下仍满怀壮志豪情,也彰显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豪迈气概和渊博知识,以及他对革命未来的期盼、对希望的呐喊。
因革命工作需要,1927年4月2日下午,陈毅离开合川,随后去往重庆,奔赴更广阔的革命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