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1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特别报道
02

为乡村旅游注入“灵魂”

□ 本报记者 凌云

长寿区某农家乐引入体验式项目,吸引游客争相尝试 张异 摄

新年伊始,重庆主城周边高海拔山区普降瑞雪,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游玩。其中,渝南片区一处新晋精品民宿人气渐涨。除了欣赏优美的环境,享受精致的吃住服务,游客还纷纷为该民宿打造的浓郁文化氛围点赞。“经营者别具匠心地将重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民宿的内景装饰和陈列中,令人身居其中,感到赏心悦目!”市民魏先生告诉记者。此类特色民宿的发展,无疑正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增长极。

2016年,我国乡村旅游进入一个大旅游时代,重庆市人民政府也发布《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有力推动了我市乡村旅游大发展,分布各区县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声名鹊起,为市民提供了不少休闲度假的胜地,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但我市乡村旅游在品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市政协委员、民进永川区委主委钟代华一直对乡村旅游发展高度关注,他说,目前我市乡村旅游项目大多以“花、果”为媒,文化创意品质不佳,游客最渴求的民风民俗、农耕文化等知识性、互动性、体验性项目偏少,乡村旅游向文化、商贸、养老等相关产业的延伸度还远远不够。本次全会上他提出提案,呼吁从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上下功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钟代华建议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打造休闲观光、茶事体验、康体养生、户外探险、农耕体验、农特产品购买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尤其要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整合旅游、农业、交通、林业、水务等部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做靓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如何提升品质,注入“灵魂”?也成为各界别的履职聚焦点。

“要深入挖掘区域文化,为民宿注入‘灵魂’!”民建市委提出提案,为加快发展我市民宿鼓与呼。他们认为,重庆民宿发展还存在文化脱节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掘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参与性。建议在民宿设计中要从当地民风教育培养、沿线村风貌整治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保持原始风貌,增加与环境的相容性,更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民宿应以适当方式体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条件让游客融入非遗技艺现场观摩学习”。

民建市委还围绕以“互联网+”推动乡村旅游提出提案,建议借助互联网推广宣传、3D动画、教学展示等,让民间艺术与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文化创意型、历史文化型旅游精品,强化乡村旅游的品牌性。

“大量优质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文化无法结合商贸旅游产业更好发展”,九三学社市委在提案中直陈我市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强调要加强规划指导,建议形成以若干特色文化产业为“节点”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典型文商旅项目,打造代表型项目,开发特色文化,如开发好民族、乡村旅游资源,设立民族旅游文化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文化实景演出;将休闲农业与乡村特色结合起来,发展渝西特色乡村游片区等。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