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2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云阳更生大堰

□ 作者 谭云翔 文/图

上世纪70年代,云阳县双江区是全县的粮仓,又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在四川省政府、万县地区行署的支持下投资300万元修建水利工程,为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故取名为更生大堰。

1971年7月1日,双江区革委在双江公社东风小学操场上召开了上万人的动工大会。此后,每天清晨,双江、复兴、水口、黄石4个公社的青壮年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赶往工地,晚上又摸黑回家,吃的是自带的红苕、洋芋、豌豆、苞谷。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工地上红旗招展,炮声、钢钎声、手锤声响成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激荡着每个工人的心,建设工人最多时达到1000多人,最少时也保持在500人左右。父子、父女、夫妻同上工地的不计其数,大家都把能上更生大堰劳动当做一件十分光荣的事。

工程历时两年,共投劳40余万个。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从海拔900多米的水口石佛村乌龟洞到海拔300多米的双江集镇罗家梁,修建成一条婉延30公里的石合大堰,最宽2.2米、最窄1.4米,大小桥涵10座,隧洞6个,沿途“长藤结瓜”,建了白沙榜、水口、堰塘湾、三丘田四座水库,总蓄水达到175万方,可供当时四个公社、17个村、235个生产队,8500多亩农田灌溉和数万人饮水。整个大堰最为雄伟壮观的是万家大梁大桥渠堰的修建,设计桥长260米,水渠宽1.4米,共32个桥孔,最高20米。工人们用了9个月时间,硬是用肩挑背扛把大桥建成。

1973年7月1日,更生大堰竣工通水。当天,数万群众从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赶来观看从上游奔腾而来的“幸福水”,中央新闻纪录片厂派专人来拍摄新闻纪录片在全国放映,把更生大堰誉为下川东的“红旗渠”“人工天河”。

更生大堰从1973年7月正式通水后,到九十年代末期,一直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进入本世纪后由于大灌区建设以及新城区城市面积的拓宽,大堰逐渐受到损坏。目前为止,30公里的渠堰尚存20公里左右比较完整,特别是万家梁大桥保护完整,渠堰上方刻写的“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思想万岁”的标语仍清晰可见。其余10公里已相继损坏,龙脊岭到双井寨4公里渠堰因新县城建设最早被拆除,磐石城下方梨园路近1000米渠堰被毁,道湾村至东风村280米隧道堵塞,肖家湾至水口方向约800米隧道被毁。因肖家湾水厂供水,水投公司在谭家岩有700米左右的管道架在了堰槽上。2009年,云阳县水务局拨出近800万元资金,对大堰源头乌龟洞到堰塘湾水库约16公里进行了加固整修,因资金有限,没有根本解决大堰的修复工作。

目前大堰上段保护比较好的20公里渠堰中,有10公里左右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其余部分已失去了大堰的功能。

2017年底,云阳县政协受县政府的委托,专门对更生大堰的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灌溉、旅游等各方面提出了修复更生大堰的建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具有多功能用途的新的更生大堰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