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 助推重庆实体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阶段的需要,着力点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其中实体经济是核心,是关键,是托举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现代化的底座和根基。
重庆素有制造业基地之称,是实体经济的摇篮。直辖二十年来,全市实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尤其是制造业效益结构呈现出总量规模居中、盈利能力突出的特点,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在全国分别位列17位和15位,汽车和电子两大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5.3%和28.1%。但是,重庆实体经济也面临新动能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市战略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才12.8%,高新技术行业增加值占比15%,远远低于上海、浙江、广东等地,重庆实体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汇集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的智力优势,聚焦实体经济的政策举措建言献策,聚焦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监督调研,进一步为重庆实体经济发展凝心聚力。
一要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上凝心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表明了党的一贯政策,回应了社会关切,为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公有制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主力,非公有制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地标。忽视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会落入私有化的陷阱;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导致经济体制僵化,经济活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到今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尤其重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必须坚持市场主体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1.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3%。从消费市场效益结构来看,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营业利润为414.3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为82.7%。显而易见,非公有制经济是重庆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理应为之鼓与呼。
二要在坚定发展民营企业上凝心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高度的一致性、相关性,只有坚定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才能为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坚实助力。重庆民营经济占了“半壁河山”,服务业领域更是民营企业打主力。尽管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上还有障碍,企业普遍反映获得感不足。加之近年来受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民营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意愿有所减退,民营企业家从事实体经济的信心不足,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强。人民政协要协助党委政府采取措施,通过“放管服”的改革等途径,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恒心,引导民营企业保持定力、坚守实体经济、用心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化”发展路子,让民营资本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党和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三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凝心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活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时代的实体经济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结合重庆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的要求,高质量是目标,供给侧是重点,智能化是抓手。人民政协要积极响应“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助推智能化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积极用智能化改造升级传统企业,加速推进智能化在实体经济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从而让我市实体经济发展重心由主要解决“有没有”向着力解决“好不好”转变。
四要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上凝心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一制造大国,中小企业功不可没,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奠定了中国实体经济宏伟大厦的基础。以重庆为例,2016年大中型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4.6%,而小微企业贡献率则达到65.4%。中小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决策高效、“船小好调头”,是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企业群体,往往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在社会前列。但由于他们势单力薄,很难得到政府公共资源的配置。有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投资占GDP比重为26%,与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7%相当,而美国制造业投资占比仅为2.9%,而其增加值占比却达到12%,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差在科技创新上。毫无疑问,企业创新,中小企业是中坚力量。人民政协要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和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要求,下决心在帮助中小企业“破、立、降”上深入调研,在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上加强监督,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要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上凝心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企业家精神是新实体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供给因素,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驱动力。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打造,都需要依赖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企业家。人民政协要协助党委政府,既为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切实保障企业家人身财富安全感,增强和激励他们创新创业信心;更要注重培育企业家精神,树立和宣传企业家先进典型,挖掘企业内在气质和文化,增强企业家的家国情怀、法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提升企业家的精气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重庆就涌现出不少的实业家英才。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其中之一,就有重庆实业家卢作孚。人民政协要发挥经济人文等方面的人脉优势,协助党委政府围绕渝商先进典型的发展历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尊重创业者的良好环境,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企业文化与精神支撑,打造有信念、有情怀、有本领、有贡献的“渝商”队伍。
六要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凝心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政府官员与民营企业家交往是经常的、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这种交往应当成为君子之交,而不是吃吃喝喝、酒肉朋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广大党政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主动“亲”近,保持“清”白,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又守住底线不以权谋私。同时也要求广大民营企业家洁身自好、遵纪守法,既光明正大办企业、搞经营,又心无旁骛地锐意创新、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人民政协要关注并监督党委政府落实简政放权,明确政企职责,规范政企行为,增强企业获得感,进一步推动我市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