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最近,《人民日报》“深阅读”栏目推出“基层干部状况调查”系列报道,用调查大数据和具体案例告诉读者当前基层干部群体的忧愁、期盼、工作状态和选拔任用等,让公众对基层干部有了新的认知。
在调查中,当被问到“你对你的工作是否有热情”时,选择热情度“一般”和“没有”的基层干部人数已经过半。或许是调查的总样本偏小,或许是调查对象不具备绝对的代表性,但这都不能掩盖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基层干部对工作的热情程度不容乐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的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如果基层干部对工作缺乏热情,不仅会让党和国家决策部署遭遇“中梗阻”,让各种惠民利民政策卡在“最后一公里”,而且还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要多措并举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地基”。
激发基层干部的热情,导向要更加明确。什么时候,我们导向明确,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导向模糊、目标混乱,我们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在基层,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积极作为、甘于奉献的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点燃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激发基层干部的热情,考核要更加科学与灵活。基层干部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任务压力大,搞“一刀切”或平均主义、好人主义,就很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要根据各地实际,科学灵活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真正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增强基层干部履职尽责的责任心。
激发基层干部的热情,要切实给他们“减负”。过度写材料和填表、配合领导“调研秀”、层层重复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精疲力尽的基层干部,哪有时间专心抓改革、忙发展,哪能保证为民服务的质量。要给基层干部“减负”,让他们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为民服好务,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转化为老百姓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