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铺上的年夜饭
过了几十年的年,还是咱土家山寨火铺上的年味最难忘。
堂屋香龛下贡桌上,给列祖列宗献饭敬酒,焚送纸钱,点亮香烛,一串鞭炮院坝外当空“乒乓”欢跳,表明这家人诸事就序,开始在火铺上吃年夜饭了。
火铺,是渝东南山寨家家必备户户皆有的烤火煮饭的家什,四方木板铺就,中间黄泥夯实的火心,近10个平方米宽,可容坐10多20人。火铺上置放着枯稻草卷制的草墩,坐着柔软舒服。
火铺中央,炭火红亮,耳锅沸腾,汤水跳跃,香气扑鼻。一屋人依了长幼,围火而坐,慢慢享用丰盛美食。年轻媳妇教导细娃第一箸好菜,先挑给坐上边火铺的祖父祖母或其他年长者:“公(祖父)、妑妑(奶奶),您们添福添寿哟!”年长者接进碗里,不忘夸奖一句:“乖!有孝心!好生读书成个好角色!”娃娃答:“要得!”又把好吃的挟向父母碗里:“爷爷(父亲) 奶娘(母亲) 您们劳累啦!”父母说:“晓得大人累就好,展劲读好书才是好!”山寨传统的敬老孝顺,首先体现在火铺上这顿年夜饭上。是“孝”延续了一个又一个的年,让年变得有滋有味,充满生机与凝聚力。
若是首次登门的女朋友,全家老少人人往她碗里拈菜,以示尊重。面对冒冒的一碗红椿块子般的瘦腊肉,未来的儿媳不知如何动口:“这么多怎么吃得完呀?”脸色羞红得如瘦腊肉一样可爱。
细娃什么都挑,大人就特别提醒:“莫吃猪蹄叉哟,二天要叉跑老丈(难找对象)。”细娃犟嘴:“献过饭的祭品要留给大人吃,说细娃吃了记性不好;猪蹄叉也要留给大人,大人不成了好吃狗?”大人说:“细娃不就成了好吃狗崽崽啦!”逗得一屋人哈哈大笑。
传统禁忌,不得不尊,信与不信,权当笑谈。老者说:“加菜!加菜!”坐在下方火铺的年轻媳妇,看看锅里没怎么减少的食物,又见大家不怎么勤快的筷子说:“锅里都吃不完。”老者说:“一样加些,今年吃不完留着明年吃噻,要有吃有剩才好嘞!”年轻媳妇懂得老人这图吉利的小小含义,爽快地应道:“要得!要得!”象征性地把桌上的食物每样舀点在大耳锅里……虽然头上肩上沾满了白白的柴灰,但越吃越热和,越吃越开心。
年夜饭后,邻居相互串门,前脚尚未迈进门坎,祝福先飞入家门:“过闹热年呀!”主人谦答:“闹热年在你家哟!快请上火铺向火!”倒杯苞谷烧,捧上好烟叶,端上核桃板粟糖果花生,一边整酒喝茶抽烟捏山货,一边摆龙门阵。留守老人讲后山野猪的疯狂,村上的精准扶贫;后生说山外打工的艰辛……交流一年来的见闻与感想:“还是咱这山盖盖上安逸,像住公园别墅,柴方水便空气好!”但过了年,依旧要选择吉日出远门打工……
三十夜的火。柴火发光发热,燎得人往后直退,背贴板壁,仍冒热汗,但老者不时还在吩咐:“加柴!加柴!”干枯棒棒块子柴,燃起熊熊大火,要把人的油都烤出来。
土家火铺上的年味,腊腊的,香香的,咀嚼了数千年都嚼不烂,如一块鲜红精瘦的腊肉,越嚼越有滋味,越嚼越有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