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3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斗灯“闹”春

□ 作者 瞿明斌 文/图

图为2018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四),南川区西城街道沿塘社区村民“斗灯”闹春。

一支,两支,三支……一盏,两盏,三盏……如此多蜡烛和油灯,在田野里摇曳,数都数不过来,这不会是要来一场浪漫的田间地头“烛光晚餐”吧?

当然不是。当地村民说,这叫“斗灯”!

这是南川区西城街道沿塘社区的老辈们流传下来的独有的风俗习惯,旨在通过“斗灯”把田间的“蝗虫”赶到别处,从而拉开闹春的序幕。

于是,每年的正月十四,不管是天晴还是刮风下雨,夜幕降临后,沿塘社区的老人、小孩便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煤油灯、蜡烛走出家门,沿着路边、田埂,一支一支、一盏一盏摆放成灯的长龙。天渐渐暗下来,随着油灯、蜡烛的燃起,田间地头逐渐变成了灯的海洋。望着这梦幻般的夜晚,孩子们欢快地嬉戏打闹,大人们则点燃礼花把整个村子照得犹如白昼。当田间地头的灯燃到一半后,年长者便带着村民们绕着村子“游灯”,谁家的灯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来年获得的收成就越好。

“斗灯”源自何处?为什么整个南川只有这个村才有这种神秘的风俗?笔者想从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们那儿得到答案,然而遗憾的是,没有人能说出“斗灯”的来历,至于时间,有的说是上百年,有的说上千年。

我只好猜想这延续下来的习俗,或是源自古人对火的崇拜吧。村民们“斗灯”,是不是在告诫人们年已经过完了,该开始“闹”春耕生产了;“蝗虫”也已被灯火驱赶到其他地方去了,来年风调雨顺必将获得好收成……

而如今,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一天比一天甜。跟随时代的变迁,把“斗灯”演绎成百姓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也是一种幸福!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