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3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铜梁先烈袁镜铭

□ 作者 苏其善 谢子文

袁镜铭(1900年11月4日-1931年12月18日),又名袁琦,重庆铜梁县转龙场 (今铜梁区围龙镇)人,1921年婚后不久投笔从戎,考入万县杨森部随营军校第一期,结业后在川军郭汝栋第五师从军。

参加革命

袁镜铭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经郭汝栋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同年7月,黄埔军校进行升为军官生的甄别考试,袁镜铭被录取,后被分配到工兵科二团三营九连。

1926年10月,黄埔军校五期工、炮、政治科学生迁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此,他亲历了国共分裂的腥风血雨。1927年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三三一”“四一二”大血案。随着蒋介石叛变革命,武汉地区国民党右派活动越来越猖獗。5月连续发生夏斗寅叛变、马日事变,以及汪精卫何键部强收陈赓掌控的特务营等事件。

在这危难时刻,袁镜铭始终站在周恩来领导的革命阵营里,深得中共黄埔军校党组织的信任,被派往湖北省立二中任教官,开展地下秘密活动。7月23日,他从黄埔军校毕业,由武汉国民革命政府派遣至涪陵,在涪陵郭汝栋的20军任中校团副。

随后,中共地下党组织在郭汝栋部队迅速发展。袁镜铭先后发展刘迋傑、郭汝瑰、任恢先等多名郭军军官加入地下党组织,还发展上等兵邱志坚、神枪手勾锻璞、监印员郭样书以及随营学校陈顺若等一批学生入党,并在军中建立党支部。袁镜铭正把军运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时,被郭汝栋发觉逮捕,后经胡成杰等人保释,他才出狱回到铜梁。

上海锄奸

1929年10月,袁镜铭奉命从铜梁到上海接受新任务,按照事前得知的联系方法,与中央军事部陈赓、赵容等人接上关系,被安排在军事部(周恩来任部长)从事军事工作,参加了组建“红队”的行动。“红队”全称红色恐怖队,又名打狗队,是一支精锐的小型武装部队,由陈赓领导,既肩负着保卫上海党中央的重任,又有锄奸的使命。

1929年下半年,“红队”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11月11日,经过侦查,特科掌握了叛徒白鑫的行动路线,袁镜铭等人被挑选为“锄奸”行动队员。当晚,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路)设伏的特科队员们,一举击毙白鑫及保镖五人。

“霞飞路上的枪声”轰动了整个上海。法租界极为震惊,将巡捕、特务从500人猛增至1700多人,加强戒备。上海警方把袁镜铭列为重犯,重金悬赏通缉。他被迫无奈,只好接受中央军委的安排,撤离上海,前往武汉长江局工作。

武汉风云

1930年初,袁镜铭被中央军委特派到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军事委员、各省苏区军事联络员、中共中央军委特派员等职。此时,蒋、冯、阎大战于中原。郭汝栋20军奉蒋之命,开赴湖北剿共,司令部设在武汉,第一团被分派到平汉路上的花园、广水一带,为蒋军护路。

袁镜铭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郭部策划兵变。7月的一个夜晚,他奉命潜入郭军26师汉口文庙办事处,密见处长付秉勋(共产党员)等人,策划兵暴时被发现,他躲过抓捕的军车迅速撤离。此后,武汉的大街小巷都张贴着捉拿袁镜铭的通辑令。其后某一天,也是共产党员的铜梁同乡胡陈焕在武汉街头偶遇袁镜铭,把他拉到小巷子里,劝他尽快离开武汉。但袁镜铭没听劝告,仍坚持留下。

1931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汉口被捕叛变,导致武汉地下党组织被破坏殆尽。在这“黑色的夜晚”,袁镜铭仍在宜昌、广水和汉口等地继续工作。1931年12月14日,袁镜铭在长江局开会时,因叛徒告密被捕。

浩气长存

1931年12月18日上午,汉口阴云密布,大街上国民党军警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的行刑队押解着浑身血迹斑斑的袁镜铭等九位革命志士走向刑场。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共党“首魁”的袁镜铭,被铁链穿过锁骨,浑身上下浸透着殷红的鲜血。随着袁镜铭雄壮的口号声和国民党反动派罪恶的枪声,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倒在血泊中英勇就义。

1953年5月20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笔批示下,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政局正式行文批准袁镜铭为革命烈士。

1953年7月1日,袁妻袁李氏领到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件上有毛泽东主席的亲笔签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大红印章。纪念证正面内容为:查袁镜铭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背面记录着袁镜铭的出生年份、入党时间、牺牲地点及党内职务。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