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6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龙兴寻胜

□ 作者 秦本志

我未曾想到距离重庆市区36公里处的龙兴古镇已成为我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着实让我这个喜欢探奇揽胜的人倍感惊喜,同时也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好奇心。终于,在一个百花怒放的季节,我带着访古、览古、赏古的心情来到龙兴古镇。

走进宏伟壮观的南龙门,一条古香古色、蕴涵着明清时期古韵的仿古街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原来,这是新建不久的龙兴镇的民俗文化街。这里的龙吟楼、龙兴博物馆、双龙桥、以及那不断流着“龙涎”的石龙,使我一下子沉浸在“龙文化”的浓郁氛围之中,让我顿生一种对古老民族文化的崇仰敬畏之感。

相传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在小庙里躲过四皇叔朱棣的追杀后,小庙从此便更名为“龙藏寺”,并且香火日盛,历经数百年不衰。邻近龙藏寺的地段也修起了过街楼、街坊、铺面,并形成了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镇老街。

放眼望去,“龙”的符号比比皆是,无处不在;龙兴镇,因“龙”而建,因“龙”而兴,因“龙”而承袭,因“龙”而繁盛。让人时刻都能感受到“龙”的存在。

走过民俗文化街,我来到了古镇的入口处——风雨廊。

风雨廊,廊门巍峨,高大气派。廊中数十根粗大的圆柱将两层盖满灰瓦的“歇山式”屋顶稳稳撑起。在风雨的侵蚀下,圆柱已经严重掉色,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凹痕;那圆柱下承载百年风霜的础石已不再棱角分明,变得残缺不全;青灰色的房顶不再光鲜,斑驳的苍苔遍布整个房顶。这一切都让大门显得古老而陈旧。

沿着风雨廊缓缓前行,踏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仿佛走过荆棘遍布的沧桑路;看着沐浴了六百年岁月洗礼的古镇,犹如看到古老王朝兴衰更替的历史进程。古镇那独有的幽远、苍老和厚重的韵味牵引着我的思绪穿越时空的迷雾,悠悠地飘向岁月的深处……

蓦然回首间,一个巨大的“根”字如磁铁石一般吸引了我的视线,同时也将我散漫的思绪拉了回来。我微微抬头,看到此处大门的匾额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华夏宗祠”。我恍然醒悟,原来这就是人们寻根问祖的地方。

走进华夏祠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典型的三厅两庭式祠堂,装饰豪华,富丽堂皇,祠堂里供奉着炎、黄二帝的石像,陈列了一百零七个姓氏的始祖石雕像;立有一百七十四块姓氏源流碑以及众多家谱、百家姓书库等文物,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没想到这样一个祠堂竟然涵盖了如此丰富的家族、历史文化,让我始料不及、又惊讶不已。我漫游其间,细细地观看源流碑上的文字,真想多了解几个姓氏的根源。怎奈时间仓促,我除了在自己的姓氏前多停留了一会儿,其余都是一晃而过。最终,我带着些许遗憾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华夏祠堂。

沿着迂廻蜿蜒的石板路继续前行,我才知道古镇给我的惊喜远远不止这些。瞧!我刚走出华夏祠堂不远,那有旧时集地主、商人、实业家于一体的大富豪刘登吉的府邸——刘家大院;有伴随龙兴古镇一起走过兴衰历程的禹王庙(又称龙兴寺)和龙藏宫;有距今一百一十余年的古老店铺——“全生堂”药铺;还有御临河、贺家寨子,以及包氏祠堂、明氏祠堂等一系列景点接踵而来,令我目不暇接。在这众多的历史遗迹中,那些修建在庙宇、祠堂、寨子里的大大小小的戏楼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是的,龙兴古镇的戏楼之多是其它古镇所没有的。您看,那龙藏宫、禹王庙里的高大嵯峨的戏楼;华夏祠堂、刘家祠堂、明氏祠堂、包氏祠堂、江家祠堂里的精巧秀丽的戏楼;贺家寨、高峰寨、天堡寨里的古香古色的戏楼;还有那民俗文化街可供数千人看戏的雄伟壮阔的戏院,这众多的戏楼各具特色,争奇斗艳。

我疑惑了!一条小街拥有这么多的戏楼会不会太夸张了?龙兴人真有这么多的戏迷么?带着疑问,我找到一位龙兴的老者,和他聊了起来。

老者说,龙兴人爱戏自古皆然,方圆百里远近闻名,几百年来代代相传。尤其有川剧演出时,龙兴人再忙也要偷闲去看戏,因此也有了“龙兴场人生得犟,栽秧挞谷把戏唱”这句形容龙兴镇戏迷的俗语。

龙兴人不仅喜欢看川剧,还喜欢自己唱、自己演,这就逐渐形成了“川剧坐唱”,也称为“打玩友”或“打围鼓”,行话也称“七贤会”。

然而,这么多的戏楼却还是满足不了古镇众多的戏迷,于是一种别样的“戏楼”应运而生,人称“万年台子”。所谓“万年台子”,其实就是有戏无楼的“戏楼”,也称作“戏台”。每当戏迷们“犯瘾”时,他们就会在茶馆、饭店,甚至是院坝中临时扯开场子。道具十分简单,两张桌子,几条长板凳就“搭”成了一个简易“戏台”。只听得锣鼓一响,这戏就唱起来了。这样的“戏台”不仅方便快捷,还能随时让戏迷们过足戏瘾,可谓“天地处处是舞台,悲欢离合演不衰;莫道人生多苦涩,忙里偷闲乐开怀。”

由于戏迷们孜孜不倦的苦苦追求,使龙兴人爱看戏和川剧坐唱的风俗得以保留,成为古镇长期留存下来的川剧文化和民俗文化。而龙兴古镇拥有这么多的戏楼,也让它成了众多古镇中一朵鲜见的奇葩。

从风雨廊走到古镇的另一端时,我才发现这条不长的小街竟花去我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而这几个小时里,我仿佛徜徉在岁月的长廊中,沉醉在如梦似幻的历史烟云中,忘记了自我的存在。

此刻,我也终于掂量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真正份量。

龙兴古镇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富饶的巴渝大地上,而“龙兴文化”也将在这里绵延不绝,泽被后世,造福人类!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