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疾控中心——
构筑全民健康安全屏障
义诊活动
从春暖花开的3月起,城口县疾控中心主任谢怀明、副主任袁毅等人就始终奔忙在疾控防病第一线:
3月24日,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组织开展进社区宣传活动,并在商业步行街露天授课,从预防常识、生活方式到惠民政策,事无巨细,谢怀明现场讲解,近1000人受益;3月26日,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看守所讲解春季传染疾病预防常识,并针对食宿和卫生提出建议;4月15—21日,第24个“全国肿瘤病防治宣传周”,组织开展“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主题宣传活动,在蓼子乡桃园社区等开展多场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大型义诊活动;5月25日,组织医务人员走进城口中学,袁毅结合当前季节、疫情重点及案例,对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传播方式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好预防等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4000多名师生增强了疾病防范意识。
据了解,去年以来,城口县疾控中心加强了“两学一做”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提高了中心人员的政治和理论修养,强化了“四个意识”。除了始终贯彻能力建设这一主线之外,还同步加强重大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免疫规划,艾滋病、性病监测和防治以及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等。
改善服务 提升形象
谢怀明表示,城口县地处渝东北,对这样一个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边远山区县城来说,疾控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5年来,能力建设一直是该中心最为明确的工作目标。
据了解,该县疾控中心承担的中央转移支付疾病预防控制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购置了原子吸收仪、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价值650万元仪器设备,并对院坝环境、负一楼冷链库房、实验室分区布局等进行了优化和改建,加强了实验环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改善了整体服务环境,提升了整体形象。
硬件装备和软环境的提升,让中心能力建设有了强力支撑,但与能力建设更为紧密的是人才。
该中心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鼓励自学”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疾控相关业务人员,提高了职工业务技能和学历水平。以2017年为例,该中心定期聘请市级专家进行业务培训,共达600人次。同时,中心还完善了提高学历、职称的相应激励政策,对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
服务民生 为民防病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疾病防控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近年来,城口县疾控中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替民减负、为民防病,实现了公共卫生健康屏障的真正建立,业务工作成绩斐然,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民生、为民防病的“主力军”。
今年4月,城口县发现一例H7N9流感疫情,作为全市第二个发生H7N9疫情的区县,疾控中心高度重视,迅疾反应,科学应对,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得到了市级部门和县委的高度肯定。
谢怀明介绍,除了重大传染疾病监测,中心还全面落实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全县网络直报覆盖率100%,尤其加强了对艾滋病、性病、结核病、地方病、慢性病等检测与防治及防疫规划工作。
防疫规划方面,全县的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166所小学、幼儿园查验儿童率为100%。
地方病防治方面,去年通过对高观、巴山、复兴、庙坝、明通等5个乡(镇)累计检测220个8-10岁儿童的甲状腺容积并抽盐样和尿样,测定碘盐覆盖率100%,同时开展了“5·15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活动,提高了公民对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意识。
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面,为7989名高血压患者、9308名糖尿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把765名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网络管理,管理率97.70%,规范管理率90.72%。
艾滋病、性病监测与防治方面,除了加强疫情信息报告、落实咨询监测、免费抗病毒治疗等常规工作外,中心在去年还特别加强了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检测工作,并在城区宾馆、酒店、招待所及娱乐场所免费放置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 预防为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探索新时期健康教育的新路子,提高该县广大群众的公共卫生防病意识,培养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城口县疾控中心在预防疾病和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去年以来,该中心大力推进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如“3·24结核病宣传日”“4·25计划免疫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活动。
同时,中心还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学校卫生监测、病媒生物防治和监测、职业病健康检查、医疗机构消毒等工作,为全县群众的生命健康树立了一道安全屏障,全县的健教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刘洪/文 图片由城口县疾控中心提供)
为学校开展流感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