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7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人物
版面翻页
人物
04

郭 亮:最懂你的痛

□ 本报记者 黄笛森 通讯员 王有惠/文 王加喜/图

◆ 渝中区“优秀政协委员”

◆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一病区主任

◆ 2016年“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 2018年获评首届“渝中英才”

夏日早晨7点刚过,渝中区较场口的市中医骨科医院A区6楼筋伤一病区就如同烈日般火热。在这个二级甲等专科医院略显局促的诊疗区,为何每天都有如此多的男女老少守候在此,满心期望着被颈肩腰腿痛折磨多年的痛苦能够得到驱散?

经打探,原来他们都是冲着“全国最大的中医筋伤治疗中心”这一名号,更直接的即是冲着全国名老中医、骨科专家郭剑华及其子——郭氏中医第七代传人郭亮而来。如今,年过古稀的郭剑华已退居二线,仅每周到医院坐诊三次,主要的重担则交给了已任筋伤一病区主任的儿子郭亮。

病人的好医生

“郭主任,昨天下午我可以试着蹲下了,今天感觉膝盖又好多了!”早上7点半左右,饱受膝关节疼痛折磨的郑阿姨经朋友介绍来接受针灸治疗,没几天就有了显著疗效,遇到郭亮前来巡诊,她迫不急待地分享着喜悦。

走进一间最大的治疗室,艾灸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里面几十张治疗床位无一虚席。郭亮来到一张治疗椅旁,询问等候在此的王凌阿姨还有哪里疼痛。对话间,他已将几根银针扎在了王阿姨颈肩上,然后将TDP灯调好照在其针灸处。“郭主任不仅医术高,医德也高!作为主任医师,每天都亲自到病房为几乎每位病人把脉问诊治疗。而且不管病人问什么,他都耐心解答,没听他对病人说过一句重话。”从大学城赶来治疗的王阿姨说,“郭主任还很为我们病人着想,我在这里治疗好一段时间了,但费用却很便宜。”

此外,作为郭亮主治的一名老病人,王凌更是激动地讲述起一件令她无比感动的事。“今年初,郭主任肾结石复发,刚开始我们还不知道,后来发现他脸色已变得惨白,额头上直冒汗珠,才晓得他已经强忍疼痛好几天,坚持给我们治疗。”同事和病人们都劝郭亮赶紧休息去看病,直到他实在难忍剧痛,才停下了工作前去就诊。经诊断,郭亮的肾结石已很严重,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然而,郭亮却对医生说:“我住院了,我那一批病人怎么办?”据陪他前去就诊的同事介绍,在郭亮再三恳求下,医生最终同意将住院改为门诊治疗,并随即为他进行了碎石手术。“没想到两三天后,他又出现诊疗室了。”王凌感叹到,“郭主任为了工作、为了病人真是太忘我了!”

“郭医生,这是我照的CT,麻烦你看看我这腰椎间盘问题严不严重呀?”“你这不是太严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身体渐渐康复后,作为区政协委员的郭亮又如期出现在渝中区政协每两月组织开展的“双服务”专家委员进社区免费义诊活动现场。

从医近30年来,郭亮正是以敬业的精神和高操的医技赢得了无数病人的赞誉,这样的赞誉不仅在重庆,甚至远达南非。

1998年,郭剑华应邀到南非工作并创立了“南非郭氏中医诊疗院”。2000年,郭亮凭借深厚的医学功底,成功考取了南非联邦共和国执业中医师,也随父将自己的医者仁心带到了南非,用精湛的中医在异国他乡治病救人。

在南非打拼7年,郭亮几乎没有回国探亲,“我如果关闭诊疗院一两周,那里的病人怎么办?”尽管心中对远隔重洋的妻儿有无尽的思念,但他还是放不下自己的病人。

学生的好老师

“主任,还有个病人等着你去做小针刀。”

“好,你准备下我马上给他做。”

……

短短一上午,诊疗区的病人络绎不绝,但郭亮和他的同事们都从容而有序地应对着。“主任平时以身作则,总是用微笑面对病人,不急不躁,同时也严格要求我们要像对待亲人般对待病人。”科室90后年轻医生李晓华2014年从武汉体育学院康复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市中医骨科医院,师从郭亮。如今,他和科室其他几名年轻医生一样,已能独当一面,还曾在全市举行的“渝州青年中医师推拿手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说起师傅郭亮,李晓华感触颇丰。“在医术上,他真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每个人!”李晓华回忆起刚进医院时,可谓‘压力山大’,“郭主任会不定期对我们科室每位医生和技师抽背中医理论知识,此外,考察除针灸以外的其他诊疗技法,他更要求我们在他身上进行实操,以及立即纠正问题。”李晓华坦言,这让他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急速提升。

除了在医术上跟着郭亮收获颇丰,在敬业精神上李晓华也感到受益良多。“郭主任家住渝北,但每天早上几乎都是最早到科室的。此外,医院其实有规定主任级别可以不用值班,但郭主任不管夜班还是节假日,都会参与轮流值班。”而目睹郭亮强忍肾结石带来的剧痛坚持工作后,李晓华和同事们也都感慨万分,“郭主任之所以产生如此严重的结石,也许都是因他平时太过操劳,凡事亲力亲为,就连我们将水杯给他带到治疗室他也顾不上喝。”

如此忘我敬业的郭亮,深深触动和激励着李晓华等科室的年轻医护工作者。在郭亮的带领下,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一病区也先后荣获“重庆市渝中区青年文明号”“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等荣誉称号。

郭氏的好传人

1970年出生在中医世家的郭亮,从小跟着父亲郭剑华寻医问诊,耳濡目染,同时,还时常目睹一些病情严重的病人在父亲的治疗下逐渐康复。看到患者对父亲的敬重和赞扬,郭亮感到无比光荣自豪,这也激发起他对父辈所传习的中医技法的兴趣。

16岁时,郭亮便在父亲的初步指导下,开始学着打帮手,偶尔独自为邻居进行推拿按摩,也能收到邻居的赞扬。高中毕业,郭亮走进了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

通过系统的学习,郭亮进一步认识到郭氏祖传中医疗法的珍贵,于是更加努力,刻苦钻研,积极参加父亲主研的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继续从事中医药特色疗法对筋伤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工作。

2012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核批准,郭亮成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人,期间,他总结完成了“国家级名中医郭剑华教授学术思想研究”课题,并在《中国医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郭剑华中医综合治疗髌骨软化症优化方案》等论文10余篇;2015年,他主研的项目《颈性眩晕中医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推广研究》又获市卫计委科技进步奖。此外,在郭剑华治疗筋伤疾病临床经验基础上,郭亮还创新制定了《筋伤疾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使药占比例下降为4.5%,成为全国最低占比,极大减轻了社会及患者的负担。同年,郭亮晋升为主任中医师。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郭氏中医,郭亮还积极借助政协平台,在渝中区政协“双服务”活动开展的委员定点联系服务中,他主动走进解放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进行对口技术指导,帮助该中心将筋伤病科打造成为了其特色科室。

此外,更令郭亮感到欣慰的是,儿子郭啸因从小受他和父亲熏陶,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中医,并自愿报考了医学院。“今年他已考取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准备继续进修。”对于郭氏中医的传承发展,郭亮已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回首自己30余年的从医经历,郭亮欣喜地表示还从未与患者发生过任何医疗纠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恪守医德尤其重要。”他始终坚持将病人视为亲人,不分贵贱贫富,一视同仁。“我坚信只有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为患者带去更好的疗效。”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