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禄:摆渡
◆ 渝中区政协委员
◆ 民进渝中区委委员
◆ 重庆市骨干教师、渝中区优秀教师
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至今,田小禄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坚守24年。于他而言,24年的教学生涯纯粹且专一,就像摆渡人,他以讲台为舟,连接学生与生活,带领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他用师德作桨,消除对立和偏见,带领学生在爱中成长。
用爱收服“最差班级”
夏初的一个周四上午,正值上课时间,走进渝中区复旦中学的高三教学楼,二楼的教室里传出阵阵读书声。夏日高温让窗外的知了早已热得不停鸣叫,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专注在课本中,没有人关注这贯穿整个夏季的聒噪。
“‘老谋深算’和‘深谋远虑’分别侧重什么意思呢?”透过门上的玻璃,看到田小禄正在给学生们讲解语文考试中最常见的词义辨析。并不高大的身形,精神的短发,他的言谈中始终保持一种温和谦逊。和他搭档高三数学课的赵老师几乎没见过他发脾气,“田老师一直都很温和,不管是对学生,还是老师,就算很生气的时候,也没见过他大声吼叫,都是冷静下来后再处理。”
在他的班主任生涯中,他的沉着、淡定以及无私的付出也帮助他“收服”了一个曾经的“最差”班。
“管理这个班,能稳住就算是出成绩了!”当年校长半开玩笑式地把高中部成绩最差的一个班交到了田小禄手中。接下来的两年时间,田小禄的班主任工作一下子忙碌起来。
今天这位同学熄灯后不睡觉,讲话被寝管老师点名扣分;明天那位同学上课讲话影响课堂教学;后天两同学打架……这样的情况总是在他班上反复上演。面对班上这群不断“惹事”的孩子,田小禄也不是没生气过,但他每次都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再和学生交流。特别是面对调皮的男生,田小禄更是注意方式方法。“正值青春期的男生自尊心强,最好不要在课堂上点名批评。”每次田小禄都是课后单独和学生交流。
有一次,一个住校的男生熄灯后仍在讲话,被他巡寝的时候恰好碰到。田小禄把男生叫到办公室里谈心交流,没想到一谈,两人就从晚上11点谈到了半夜2点。从那次谈话以后,这个男生的行为一下收敛许多。
付出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田小禄对大家眼中“差生班”的耐心和用心,并不是投入了无底洞,孩子们也在和田小禄的相处之中,慢慢感受到这个淡定老师的“不同”,也让他收获了不少感动。
“根据检查可以确诊你为心肌炎,最好住院治疗。”2007年田小禄突然生病,担心住院耽误孩子们的课程进度,田小禄拒绝了住院治疗,改为吃中成药保守治疗。心肌炎不能劳累,讲话太多也容易引发咳嗽。班上的孩子们突然懂事了,在田小禄带病上课期间,班上学生的违纪行为减少许多。上课时,田小禄忍不住咳嗽,课间就有学生把药放在他的桌子上,办公室的桌子上还多了一个苹果,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田老师早日康复”。落款名字正是经常违纪被他点名批评的一个同学,田小禄看后感动不已。
当回忆起这些时隔多年的温暖片断,田小禄的眼角依然会闪现泪光,孩子们一夜之间的懂事,让田小禄倍感欣慰。
高考来临时,这个在大家眼中升学率不高的“差生班级”,最后竟然有十几位同学考上本科。这让老师们都充满了好奇,“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田老师,有什么诀窍让这么调皮的孩子变得懂事,还考上了大学?”在田小禄眼里,并没有什么授课诀窍,唯一的诀窍就是“爱”,“在我眼里,学生没有优生和差生之分,孩子成绩不好,肯定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相对于成绩,我更看重孩子们的品行。”
用心创新课堂体验
文字的魅力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身为语文老师,田小禄深感语文课好教又不好教,“说好教,是因为语文课用的是我们的母语,有亲近性,比较容易接受。说不好教呢,也因为语文和我们日常太熟悉,反而不太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针对不同的课程用什么样的上课方法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更考验老师讲课的能力。”
讲好课的前提得备好课。每天晚上八九点开始备课,12点后睡觉,这样的备课时间表对田小禄来说再平常不过。备课的过程是田小禄思考的过程,“这堂课程的重点是什么”“需要学生掌握什么要点”“用什么授课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掌握”……在这个过程中,田小禄不乏一些突破和创新。
在讲解《雷雨》这篇课文时,田小禄先让学生们观看话剧《雷雨》,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调动起来,积极创作剧本、构思舞台表演,体验一把“演员梦”。田小禄和其他同学充当评委,最后还要评选出最佳男女主角。
“让学生更主动去学、去了解,这样收获的知识才更深刻。”田小禄对语文课的创新,总给学生们带来新奇,也激起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课程,学习语文,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感受美好。”
在讲解《滕王阁序》一课时,田小禄又把对联这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他根据文章内容出上联:“想当年滕王阁里子安挥毫展雄才技惊四座”,鼓励学生们对下联,没想到学生们巧思妙想,竟把他也融进了对联中:“看如今教学楼中小禄脱口显文采才高八斗”“看今朝复旦园内小禄执鞭传大道名扬八方”……
新鲜有趣的课堂内容丰富了田小禄的课堂教学时光,班主任和教导处副主任的身份,则填满了他的课后时光。他的办公桌上堆起厚厚一摞待批改的作业,时常有学生来找他谈心,或是倾诉生活中的苦恼,或是学习上的难题,田小禄总是真诚以待,认真倾听后给出一些建议;有时候老师们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来找他。
在与田小禄交谈中,不时被他咳嗽打断。“咽炎,这是老师的职业病。”一个保温杯不离手已成为他的工作习惯。多年来的教学经历,给他带来难以避免的职业病,但也为他收获了荣誉和肯定,渝中区优秀教师、渝中区骨干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等荣誉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肯定。
用情呼吁教育公平
出生在酉阳县一个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是田小禄对儿时求学经历最深的印象。“当时我们村只有一个村小,只有民办教师授课。那个时候,如果有专科学校毕业的老师,这个老师水平就已经算是非常高了。”当自己也踏上三尺讲台后,田小禄对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就从未停止。
身为人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是田小禄在三尺讲台上的职责,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更优的教育方式方法。同时身为渝中区政协委员、民进渝中区区委委员,他又在更大的平台上为教育现状发声呼吁,提出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均衡教育”等意见建议。
“当下,教育公平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田小禄说。从2012年开始,连续多年,民进集体提案一直围绕“集团化办学”这一主题进行呼吁,提出提案《关于实施均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的建议》,田小禄作为该提案的主要执笔人,对教育公平也有深刻思考,他提出,在现有学校布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市级重点校和区级重点校等名校为龙头,整合兼并其他一些较为薄弱的学校,从而在渝中区形成几个集团式的大学校,以强带弱,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同时发挥名校品牌辐射功能,综合利用多种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连续多年的呼吁下,提案的办理落实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近一两年来,渝中区以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组建起新的教育集团,鼓励区域内学校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组合,集团内的各学校(幼儿园)相对独立,名称、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经费管理均不变,双方自由组合,结合具体的项目进行深度合作交流。在这样的改革举措中,人民小学与解放小学一拍即合,曾家岩小学与人民小学也顺利合作……
“教育改革是一个很艰难、急不来的过程。”田小禄欣慰于改变的开始,也做好了与教育“死磕”一辈子的准备,“虽然力量微薄,但能有所改变,也不枉一个教育者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