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溉人眼中的宋美龄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很多难民从日军占领区逃亡到了永川松溉,并在宋美龄开设的纺织实验区工厂找到就业机会。实验区的建立也为松溉带来了繁荣。
1939年7月,时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指导委员会指导长的宋美龄,乘水上飞机赴松溉古镇实验区视察,当年只有六七岁的原松溉代理党委书记龙方中先生、永川区公安局退休女警赵厚清等普通百姓目睹了宋美龄的风采。
本文从普通百姓角度,回望近八十年前的那个风尘仆仆的身影,重温一段尘封中的往事。
“蒋夫人很有文化教养”
“抗战时期发生在松溉的最有影响力的事情就是蒋夫人的来访。”时隔整整59年,1923年出生的原松溉纺织厂女工高忠贤还清楚地记得1939年7月18日宋美龄到松溉来参观的情景。“她是坐飞机来的,和7个太太(实为贴身侍卫,以下同)一起来参观、视察实验区和我们的工厂。她们都戴着大白帽子,穿着清一色的白色旗袍。我不知道到底哪个是蒋夫人。直到有人指着她告诉我——那7个女人中最后那个就是她。”蒋夫人是上午十点左右抵达的松溉,直到傍晚才离开。除了参观工厂和实验区里的其他设施,她还在工厂外面的空地上发表了公开演讲。“我和其他同事都参加了这个集会。”
高忠贤感叹地说:“蒋夫人很有文化教养,她头后梳个小发髻,旗袍贴身,穿高跟鞋,在铺设红布的厂区和街面路上都是轻步走过。她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每每不觉得有骄矜盛气。她在集会上演讲委婉适度,让我们可以听清楚实验区对于抗日战争的重要性。”
“没有第一夫人官架子”
位于松溉古镇观音阁附近的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位叫游清雨的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她出生在松溉一个很贫穷的家庭,父母不识字,父亲是挑夫,母亲帮别人织布。老人诉说了时年13岁、从未进过学校的她和蒋夫人零距离接触的故事。
“我在帆布车间工作时,蒋夫人曾来松溉实验区,参观了我们的车间。”老人回忆说,蒋夫人是与7位一样打扮的女士一起来的。她来的前一天,车间的工头就警告工人如果蒋夫人来车间,不准盯着看、不准随便与来客说话。“蒋夫人还真来参观了我们车间。她来时,我们车间共有17位年轻女工在工作。她在我的机器面前停下来和我说话。我既紧张又害怕,根本不敢看她。我也完全没听懂她说了些什么。蒋夫人只在我们车间停留了几分钟就走了。我们则继续做自己的工作。”
老人继续道,在蒋夫人来到松溉的第二天例行朝会上,实验区主任潘先生高兴地对工人们通报了昨天蒋夫人视察纺织厂的情况。“宋美龄女士认为女工们专心专意操作,是以实际行动效忠党国,支援前方抗日战争。”游清雨为在蒋夫人面前的紧张、害怕,只埋头操作感到内疚,听到这番话后如释重负。“没有第一夫人的官架子,她很受职工代表们的欢迎。”老人陷入深深的回忆。
“抗战时期美丽的身影”
赵厚清是永川区公安局一名退休女警。赵老前辈1933年出生,原籍永川松溉火烧坝。
“时年6岁的我,有一天(指1939年7月18日)和邻居娃儿在街上玩耍时,忽听大人摆谈,蒋夫人到松溉来了。和我一起的娃儿们耐不住了,当即从火烧坝往正街跑。”赵厚清和小伙伴们正好遇到宋美龄的队伍从河边中码头往上走,经鱼市口、过绪家巷口,再经过正街到横街子纺织厂。“我们挤进街上两边人群中,看到10多个身穿军服、端着枪的士兵走在前面,接着就是一群身材颀长苗条,身段非常标志,长相十分漂亮的女子在街上行走,但认不到哪个是蒋夫人……当宋美龄的队伍和地方官员走过后,我们这些娃儿就只晓得她到纺织厂去了,就没有再追去看了。”
1983年1月任松溉乡党委副书记,以后代理党委书记的龙方中,多次向人摆谈起1939年宋美龄视察新运纺织厂的往事。那时他年仅7岁,挤在人群中,聆听了宋美龄的演讲。
“午饭后,在孔氏祠大坝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并邀请当地有声望的人士参加,听众全部站立,我的父亲龙志云也在邀请之列。”龙方中回忆说,宋美龄落落大方,仪态从容,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激昂愤慨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众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去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对于她当时的演讲,龙方中记忆犹新。
宋美龄还勉励大家要生产自救、增产节约、支援前线抗日,赶走日本鬼子,妇女要自尊自爱、努力学习、增长工作技能,把实验区办好,大家的工资福利,就可提高和改善。
“整个讲话清晰动听,委婉激昂,历时40多分钟。孔氏祠大坝除站满职工外,很多居民不听士兵阻挡也设法挤进了会场。大门口外还站满了群众。由于蒋夫人的到来,整个松溉古镇都沸腾起来。”龙方中说。
1939年夏季的松溉视察,对宋美龄而言,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却大大地鼓舞了实验区职工的生产热情。抗战结束后,这个实验区被撤销了,管理人员和工人全部陆续离开了松溉,工厂也转交给了当地政府。松溉纺织实验乡,还原成松溉镇,还是由永川县政府管辖。为了记住松溉人民支援抗战、宋美龄曾到松溉视察那段历史,松溉镇专门布置了“新运纺织厂陈列馆”,供游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