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要塞丰盛镇
天天赶场 万民称便
巴县(今巴南区)是老重庆的首县,丰盛镇是因集市而兴盛的。
据清乾隆《巴县志》记载:“巴境地广,纵横千里,越岭渡涧,离城窎远。日用所需,取给场镇。日中为市,以有易无,民咸便之。”巴渝地区的农村集市兴于唐宋,起初为数不多,只在江畔、关隘等交通要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量逐渐增多。到清代文献完整,重庆的场镇数目可确知。嘉庆年间,场镇最多的是巴县,有112个;最少的是巫山县,有5个。
场镇就是农村的集市,在赶场天进行交易。活跃在集市上的主要是小商贩,他们肩挑背扛,周游各场,谋取薄利藉以糊口。他们大多没有雄厚资本,只能做些小本生意。各场均有定期,一般十天三场,也有为数不多的场“无市期,俗谓之百日场”。到了近代,特别是重庆开埠后,随着洋货的涌入,新式商人产生,本钱多,生意越做越大,丰盛镇成为天天赶场的“百日场”。
丰盛镇为何在巴县上百个场镇中脱颖而出呢?关键在于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丰盛镇至今保留着四个木栅门,注明分别通往涪陵、南川、木洞和洛碛。这就说明,一方面它靠近重庆,可从母城上家进货;另一方面,它向长江下游及南川下家发货。水陆贸易并进,烟火稠密,当然要发达。
又据清乾隆《巴县志》记载:“巴为泉货薮,商贾丛集,行贴150有余,十倍他邑。”各地小商贩的到来,激发了本地人的经商热情,不仅自办商号,还要开票号、设钱庄,从事金融业务。曾几何时,丰盛镇出现的银圆有前清的龙洋、墨西哥鹰洋、英国人洋、袁大头、川版汉字大洋、云南银圆、孙大头、吉林大圆、渝版银圆及各色杂版。银辅币有川龙、汉字、袁大头、云南龙纹、唐头、渝版、杂版,面额均为半元。一角二角的银辅币,有龙纹、汉字、袁大头、杂版等。大小银币种类复杂,真假难辨,使用时不得不采用敲击、牙咬、称重量来鉴别,很伤脑筋。
萃集百货 丰盈八方
古镇老街福寿街、十字街、半边街,透露了丰盛昔日的辉煌。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弯弯曲曲,四通八达。遥想当年,这里的店铺库房此起彼伏,酒楼旅店连成一片,更有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当街的街道两旁,终年堆积着的山货有木耳、黄花、香菇、魔芋,粮食有大米、包谷、黄豆、豌豆,药材有贝母、党参、桂枝、藿香,野味有山鸡、麂子、石蛙、野猪,油料有芝麻油、茶籽油、花生油、猪板油。
忙个不停的还有老街上的铁匠铺,日夜火光冲天红焰灼灼,叮叮当当的锤声响彻全镇。吃苦耐劳的铁匠师傅挥汗如雨,不仅要及时提供适应农事的各种农具,还要为不停催促的商队马帮加工铁马掌。
发了财的士绅,在镇上建起一座座深宅大院。但见楼阁错落龙凤翱翔,幽房曲室玉栏朱楯,轩窗掩映牖户自通,金碧辉煌耀人眼目。更有金虬伏于栋下,石兽蹲于户旁,壁砌生光,工巧之极。云楼上倚晴空,水阁下临青池。朱槛肜栏,叠生云怪石,烂熳奇花,掩竹洞花房。真可谓绿荷密锁寻芳路,翠柳低笼斗草场。
丰盛镇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寺庙遗址有紫云寺、铁瓦寺、法祖寺、官房寺、文庙、禹王庙、江西庙。每逢佛祖、孔子、禹王、诸神诞辰,虔诚的信众必备三牲五畜、香烛纸马,前去祭神拜佛,寄托善良的愿望。在佛教盂兰盆节期间,街上出售冥器,包括纸做的鞋靴、帽子、衣服等。并以三五尺的竹竿砍成三脚状,上面织成灯窝状,称为“盂兰盆”,将纸制冥器用火焚化,用以祭祀祖先。如果此时预约了川剧草台班子,便要演出《目连》戏,而且延续多日。
煮沸三江 同饮五岳
石板街有一家名为“仁寿”的老茶馆。在旧时代,这家茶馆演过川戏,表演过评书、竹琴、扬琴,热闹非凡。丰盛镇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人都到这里会友、品茗、聊天、约亲,使之成为社交的主要场合。据老人讲,从前到这里喝早茶的人特别多。有的睡眼惺忪就披衣趿鞋而来,要一盆水洗脸后,便坐下来慢悠悠品茶,直到日上三竿才陆续离座。有的贩夫走卒要早起多赶路程,也早早来这里买碗茶水,吞咽自带的干粮。
当时的生意人不时兴坐写字楼,大多将茶馆作为洽谈场所,“仁寿”茶馆就是主要的交易场所之一。每天上午,坐商泡一杯香茗会见外地的客商,寒暄片刻便切入正题,上家出示样品,下家出示银票,表示都有诚意,然后侃价。
为保密起见,侃价的方式一为默不作声,买卖双方各以一只手置于对方袍幅内,互用手指触摸示意。将小指作一,无名指二,中指为三,食指为四,全手指尖合拢是五,大拇指代表六,拇、食二指尖互搓之为七,拇、食二指岔开作八,用食指关节屈成钩状表示九,握成拳头作为十。旁人只见双方时而眉飞色舞,时而怒目相向,时而不温不火,最后面带笑容,彼此默然地一声不吭就把买卖敲定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下一位不知道上一位的成交价,免得扯筋。
第二种方式是要说话,但是以暗语来达成交易,相当于袍哥的黑话。茶馆中杂有其他茶客,商业机密不可泄漏,局外人只听见他们双方谈得津津有味,却半字不懂,一头雾水。
谈生意是办正事,更多的人则是吃闲茶。人们多在谋生之余,劳动之后到茶馆去泡上一碗茶,优哉游哉休闲。他们左手端茶船,右手揭茶盖,搅沉浮叶,一口一口慢饮,舌品茶味,鼻嗅茶香,暖胃涤肠,清心醒脾。有烟瘾的茶客,一支香烟在手,吞云吐雾,于是觉得疲劳消失,烦闷解除。所以当时茶馆有这样一副对联道:“忙里偷闲,吃碗茶去;闷中寻乐,拿支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