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村的政协足印
从过去的落后破败到如今游客的纷至沓来,从基础产业的停滞不前到农旅融合的全域推广,从村民的失业外流到齐心协力脱贫致富……2018年的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朝着山水宜居新城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要感谢政协的力量,没有政协委员这十几年来对金刚村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金刚村党总支书记石元激动地说。
故事要从2004年说起。那一年,29岁的石元放下年收入上千万的酒水批发生意,带上多年的积蓄,毅然回到金刚村,投资150万元带头搞起了养殖业。但开头的两年并不顺利,鸡苗成百上千地死亡让他饱尝创业道路的艰辛与坎坷。此时,负责联系木耳镇片区的政协委员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农业专家带去了最新的科学养殖技术,帮助石元和村民们学会了防疫、查看病情、提高生长率、饲料配比等,大大提高了鸡苗的存活率。
在接下来的10余年里,委员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加快金刚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发展献计出力。有关部门也积极采纳委员建议,层层落实。注入新动能的金刚村终于迎来了崭新的面貌:建起渝北区生态鸡养殖科技示范园,为当地村民带来近100万元务工收入;修建人行便道20多公里,实现了“院院通”;种植1200亩向日葵,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成立村集体股份公司,开发龙潭子片区乡村旅游……
委员们为金刚村的华丽蜕变啧啧称赞:“以前这里荒草萋萋,无人问津。现在却是一幅阶柳庭花、朴素幽雅的美丽景致,金刚村的振兴之路未来可期啊。” 同时,大家也为其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积极献策:充分利用国家和市级扶持鼓励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建设旅游项目;加快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导视系统、停车场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对金刚村的帮扶工作只是渝北区政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渝北区政协将乡村振兴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每位主席会成员对口联系一个乡镇(片区),每个政协委员都将谋事献策与干事成事作为履职“双翼”,在渝北每个乡镇留下了政协足迹。
委员们深入统景、玉峰山、大湾等地,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打捆项目资金,助推统景镇印盒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生态旅游区;为大盛镇800多家农户送去价值50万元农用物资,为石船镇两个贫困村协调投入200余万元修建村级公路、抗旱池和文化体育设施;深入石船镇、大盛镇、茨竹镇等地专题协商改善农村环境,提出“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地域特色,注重政策连续性,强化宣传引导”等建议并得到落实。除此之外,委员们还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方式积极助推乡村发展。
“我们这一方绿水青山如今就是金山银山。”石元感慨道,“如今金刚村的‘颜值’与‘内涵’都提升上来了,不仅在全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还为下一步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开发打下了基础,希望区政协今后能持续关注金刚村的成长,共同将我村打造成众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