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9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为网红景点添文化味

——渝北区政协调研文旅产业发展小记

通讯员 张丹丹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渝北区龙兴镇,从一个场镇的日趋繁荣,到一群名流的孕育而生,再到一座文化古镇的明日蓝图,一点点的萃取历史精华,在互联网时代声名鹊起。

如何让两江国际影视城、龙兴古镇、重庆际华园等“网红”打卡胜地不“浮”于表面的美轮美奂,而展现出“沉”到骨子里的文化魅力?近日,渝北区政协副主席夏小敏带领委员再次来到龙兴镇,为龙兴片区旅游发展做好“文化+”大文章献智出招。

“沉”下去“挑刺”

“大家快过来看,这里还有人拍微电影!”几位游客的声音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大家纷纷朝河堤走去。原来,七八名电影爱好者身着民国服装,正在拍摄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微电影。

“两江国际影视城自对外开放以来,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拍照、拍微电影、拍纪录片等,大大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两江国际影视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国际影视城作为一张代表重庆地方特色、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名片,不仅赚足了人气和口碑,同时也宣扬了民国时期的巴渝文化,让更多人铭记了重庆人民英勇抗日的厚重历史。”

浓郁的民国风情建筑让人恍如时光穿越,抗战胜利纪功碑、荣昌天主教堂、总统府、蜡像馆等景点,让委员们啧啧称赞。但是,委员们也发现其精致华丽的“外表”下,还存在不少“瑕疵”:特色产业缺乏相关主管部门指导和政策指引,发展方向模糊,建设进度缓慢;区域内文化、旅游、科技产业正处萌芽阶段,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够齐全;人才队伍、产业规模等与东部省份甚至毗邻的成都还有不小差距;特色产业和特色小镇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行业监察和监测系统不够完善……

妙招“浮”上来

如何同步抓好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委员们积极建言支招。

“要大力挖掘川剧座唱、茶馆评书、秧歌腰鼓等传统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体制障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铺平道路。”庹欣委员直言,“像川剧这样的国粹更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戏曲文创衍生品,吸引年轻观众及海内外人士对川剧的关注。”

邓敏军委员建议,要加强渝北区与两江新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完善两江国际影视城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完善用地、财税、扶持体系等是推动龙兴片区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

“要加强对特色产业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管理主体单位的指导和帮扶,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小镇或小城镇示范项目,并帮助其进行国家级特色产业小镇申报。”严敏委员说。

“相关主管部门要对产品研发、新产品运用等从版权保护、市场培育、产业帮扶上制定相应激励措施,特别是对文化、旅游、科技融合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运用要提供相应的基础保障。”覃劲杰委员补充道。

夏小敏建议,要借助自媒体优势,打造以历史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本为动力、以文化为灵魂,区别于以往文化产业结构的新型业态,“如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民生融合等,将会给文化产业带来新的生命力,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必将让渝北成为文化强区。”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