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交通推动大发展
交通是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把“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之一。市政协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2018年协商、通报、视察、调研”常委视察议题。9月,市政协分四个分团开展了常委视察活动。
第一分团:“铁”“轨”引领城市新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凌云/文 王加喜/图) “铁路、轨道交通已提速提质驶入快车道,但也要补齐建设和运营中的短板,及时缓解群众遇到的出行难题!”9月13日,市政协副主席宋爱荣、张玲率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一分团实地走访考察了重庆北站、西站以及在建中的寸滩双线特大桥,围绕我市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情况建言献策。
来到重庆北站北广场,委员们随着进站旅客人流进入轨道车站站厅,了解轨道交通4号线和10号线换乘站建设情况,并就群众一直关注的南北广场地下通道连通问题进行调研。得知4号线将于今年年底前开通试运营,并和10号线形成“十字”换乘车站,将更好地助力旅客顺利出行,委员们认为,重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美好前景令人期待。
“在‘天罗地网’中修建此桥,攻坚克难精神令人感佩!”来到在建中的寸滩双线特大桥建筑工地,亲眼目睹该工程建设难点,委员们纷纷为之点赞。寸滩双线特大桥是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机场支线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813余米,因临近既有线、高压线,上跨高速公路等,施工难度极大。据悉,截至目前,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总体开工率为30%,计划2021年4月开通。
近段时间,重庆西站因凤中路断道施工造成乘客出站难的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委员们亦高度关注。来到这里,委员们视察了枢纽工程的分层布置和地方配套工程建设情况,并步入综合换乘大厅实地了解乘客出站现状。看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多方关切,已采取多项综合举措,包括在9月底之前新增5条人行通道、两条车行分流道和两个临时停车区;力争年底前新建4车道临时替代道路、2米宽人行道和公交车停车港;延长公交车收班时间和增开西站到北站公交化列车等,以疏解西站交通,保障旅客便捷出行,委员们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在听取市交委、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等部门关于全市铁路建设、轨道交通发展及相关规划工作情况介绍后,委员们围绕“铁”“轨”交通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总体规划时要注意在建设时序上依据客流作出科学决策;更加注重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提升轨道交通智能化水平、防止安检漏洞;加强协调配合和加大宣传引导等建议。
第一分团召开座谈会
第二分团:打通乡村振兴“幸福路”
本报讯 (记者 邓永宏/文 龚伟/图) 9月18日,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率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二分团对我市高速公路、“四好农村路”、普通干线公路的建设情况开展视察。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视察团冒雨来到巴南区双河口镇五台村,视察太洪长江大桥建设情况。该桥为南川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江中南岸、北岸的两座主塔即将封顶。视察团成员还了解到,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094公里,对外出口通道20个,在西部位于前列,今年计划建成105公里。
视察团从万盛黑山镇鱼子岗村、南门村文崇寺、北门村八角驿站、丛林综合服务区一路走来,视察“四好农村路”管理、养护情况、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情况,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农村产业公路建设情况;视察“四好农村路”营运情况和驿站公交设施、千里健身绿道及干线公路建设情况。据介绍,万盛经开区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交旅融合、交农融合、产城融合的交通网络,目前共建成农村路1000余公里,成功创建为重庆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和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据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四好农村路”将建设通达工程8300公里、通畅工程16000公里,普通干线公路计划实施3400公里。
视察团成员认为,公路建设是民生工程、乡村振兴工程,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过去,“8小时重庆”还是美好愿景,如今,“4小时重庆”已基本实现,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振奋,当前,现代化、信息化、新里程等项目的推进,都令人欣喜。他们建议,其他区县要借鉴万盛探索出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不仅要让全市的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还要达到形象好、功能好、效果好;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公路建设;要在管理上提高智能化水平,在通畅上下功夫。
第二分团在万盛黑山谷了解乡村公路建设管理运营情况
第三分团:“港”“桥”拓展城市新格局
本报讯 (记者 程卓 文/图) 围绕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重庆市制定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目前,我市交通建设情况如何?有何新突破?9月6日,市政协副主席吴刚、徐代银率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三分团,走进果园港和在建曾家岩嘉陵江大桥,重点围绕我市水运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情况展开视察调研。
在长江边的果园港,一艘艘货船忙碌开行于江面,码头上,一件件集装箱正有序堆放。通过五公里长的进港铁路专用线,货物可实现从码头到“渝新欧”铁路的无缝连接,运往各地。作为第三代现代化内河港口、国家级铁公水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果园港目前已建成前沿16个5000吨级泊位,正式开通了铁路专用线,后方仓储功能区也投入使用。果园港目前货物通关需要多长时间?货物吞吐量有多大?委员们为果园港的建设成效频频点赞,同时也对港口运营发展的细节和关键问题提出了思考。
嘉陵江边,在建的曾家岩嘉陵江大桥正在进行主桥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完工。这个项目穿越5条城市轨道、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隧道通道设置又受制于城市核心区密集的高层建筑和地下管网,高难度的施工也牵动着委员们的心。纵向连接渝北、江北和渝中三区的曾家岩嘉陵江大桥首次在特大钢桁桥梁上设置轨道交通车站,将与轨道交通2号线曾家岩站实现“零换乘”。委员们纷纷为这一规划设计点赞。
在听取市交委、市城乡建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局、重庆海事局、市港航局关于重庆市水运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情况介绍后,委员们也纷纷献策,建议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探索港口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港口货物装卸运输效率还要进一步提高;在轨道交通站点规划设置上,要转变理念,从“以地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让轨道交通发展切实服务和方便人们出行。
第三分团视察调研曾家岩嘉陵江大桥
第四分团:智能化助力交通管理
本报讯 (记者 程卓/文 王加喜/图) 9月17日至18日,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王新强率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四分团,分别前往市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渝北龙兴通用机场、江北机场T3航站楼、黔江机场、武隆机场,围绕我市城市交通管理情况和民航建设发展情况开展视察。
重庆特殊的山地地形,导致交通路面较窄,再加上汽车数量的逐步增加,早晚高峰时段因小交通事故导致道路严重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难题的破解,既关系百姓出行便利,也有利于交通智慧化的建设。当得知这一难题已在市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解决时,委员们既关心又兴奋。据介绍,该中心已经引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共同办公,一遇事故,可双管齐下快处快赔,将处理时间从原来的一个小时左右缩短至15分钟,保障了道路畅通能力。“这种做法把市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与保险公司背靠背处理事故的状态,转变为面对面合作,大大提高了处理交通事故的效率。”在情报研判中心和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委员们了解到城市交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智能化一面,充分肯定了我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成效。
在对四个机场的视察中,委员们感受到了我市民航发展的成效。特别是江北机场T3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江北机场去年的旅客吞吐量达到3871.5万人次,开辟航线291条,并开启了各项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在江北机场T3航站楼,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公安办证室门口专门设立了临时身份证办理终端。委员们亲自体验,仅需要简单几个步骤、两三分钟便可打印出一张临时身份证。随后委员们又参观了旅客服务中心等,一边参观一遍感叹民航服务的便民化。
站在黔江机场正在抓紧施工的改扩建工程项目现场,委员们想象着将在这里新建的1.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也关切询问黔江机场的发展现状。“机场辐射面积有多广”“目前已经开通了几条航线”“黔江机场周边有几个机场、机场竞争压力怎么样”……委员们一边询问,一边也为民航产业发展出谋献计。“机场等交通项目建设要提早谋划,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要抓住航空资源要素配置,从航企、航班、航线等方面下功夫”“针对支线机场的发展,应该有效整合周边资源,将周围景区串联起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大的旅游目的地景区群”。
第四分团视察江北机场T3航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