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美丽蝶变
——“参政议政巴渝行”采访团走进巫溪
地处渝东北的巫溪县,大巴山脉纵横其间。虽然高山峡谷风景宜人,却一度阻碍了当地的发展。辖区内54万的总人口中,就有36万农业人口,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将巫溪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巫溪县积极探索,县政协也汇智聚力,助推发展。近日,市政协组织“参政议政巴渝行”采访团走进巫溪,感受乡村的美丽蝶变。
升级美丽乡村
9月13日,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令距离巫溪县城20余公里的古路镇观峰村散发出更加清新的气息。宽敞洁净的沥青路,色调清爽、风格古朴的农庄,色彩缤纷小花坛,宽敞的休闲文化广场,随处可见的孝德文化展示,时刻述说着美丽乡村的魅力。不仅如此,这里还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出农耕文化展厅。展厅除了向游客展示传统农具外,还为游客留了一块专属“自留地”,让游客体验播种、浇水、收割的乐趣。
眼下的观峰村,不失为“全国文明村”和美丽乡村的典范。然而,在2013年以前,这里的村容村貌和传统的贫困村没啥区别:成片破旧的土坯房、狭窄泥泞的进村道路……“现在的文化广场,以前是两三亩杂草丛生的荒地。”村民肖立美激动地诉说着观峰村的变化。“我家就在村委会旁边,以前也是破旧不堪。前两年,全村进行风貌改造,我家是贫困户,没掏一分钱,房子从外到内都得到了统一美化,现在住起舒服多了。而且有了活动广场,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了,村子越来越热闹!”
近年来,观峰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等核心工作,完成居民房屋改造逾60户;硬化村级公路20余公里,通畅率达95%;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新建沼气池85座……这些变化里,都有巫溪县政协的身影。“县政协委员鲁应华早在2013年就关注到我们村的发展,并建议以生态来发展乡村旅游。”观峰村村委会主任鲁小东说,此后,巫溪县政协多次深入观峰村调研视察,为该村出谋划策。鲁应华又先后在2016年和2017年提交了《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关于促进特色效益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等提案,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多渠道注入资金,进一步扩大政策扶持影响力”“快速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完善产业发展基础”“保护人文生态,确保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等建议。提案得到了巫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政策等方面为观峰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保障。“县政协还带领我们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帮我们开拓了视野、明晰了发展方向。此外,还帮我们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和项目资金支持,让我们顺利完成了乡村风貌改造等工作。”鲁小东对此感激不已。
发展致富产业
美丽乡村,点燃的是希望。离乡打拼的村民返回故土,发展起农家乐。土生土长的观峰村民王磊就是其中之一,他与同村村民合伙经营着一家农庄——江雅庄园。据悉,该农庄目前已累计带动68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并通过“吸纳就业”模式,带动了12户贫困户稳定就业。鲁小东介绍,在县政协的积极助推下,截至去年底,该村已发展起34户农家乐,全村旅游收益达到200余万元,户均增收4万至5万元。
观峰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只是巫溪县的一个缩影。
2015年巫溪县政协结对帮扶白鹿镇石院村,积极引导村民降低玉米、红苕、土豆等传统农业作物面积,提高经果林、中药材、红小豆、油菜等高效作物面积,调整产业结构。同时,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指导石院村成立了脆李专业合作社,发展连片脆李600亩,覆盖农户350户,其中贫困户44户148人。
为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巫溪县政协还与白鹿镇党委、政府共同发力,向该县旅游局争取到30万元规划资金用于石院村“风情村庄”建设规划;向该县扶贫办协调到扶贫资金1000万元,用于发展“石院村特色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
巫溪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巫溪县委的部署安排,县政协机关作为脱贫攻坚帮扶集团的牵头单位,还将继续重点帮扶石院村和香树村,通过产业引领等,助力其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确保全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